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泰山脚下,城市精细治理练就“绣花”功

来源:新华社

春日的泰山脚下,在一处桃花盛开的街角公园里,不少老人在新添置的健身器材上挥洒汗水,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欢声笑语响遍整个街区。

不远处,居民于庆洲看到这温馨的一幕,向记者感慨:“真是没想到,和邻居们向城管局反映了一下,竟真解决了小区周边缺少健身器材的问题,还给建了个小公园。”一个小小的公园,是泰安城市治理“绣花”功的影印。

近年来,泰安市推行“点线融合,四级贯通”的治理模式,以这根“绣花针”,织密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力量,织紧企业、项目、社区等基层点位,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共同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从问题导向到有解思维,再到精细的过程管控和居民共商共治,泰安正用一股“巧劲”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微雕”路口巧解堵

在城市治理中,交通拥堵往往是市民直观的“痛点”。泰安市东岳大街与科山路交叉口曾是出了名的“堵点”。“以前中午买个包子都能堵上一个小时,尤其是放学高峰,机动车和电瓶车挤在一起,动弹不得。”一位市民回忆说。

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多方组织调研,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科山路双向双车道设计存在不足,右转车辆被直行车流压住,再加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致使拥堵成了常态。

“我们做过流量测算,自北向南行驶的车辆中,90%是右转车辆,路口只要有一辆车在等红灯,就能压住百十来米的右转车,能不堵吗?”一位工作人员说。

找准症结后,泰安开启了一场路口“微雕”:将科山路靠近路口的一段拓宽,增设一条右转车道,变为三车道,同时在两侧新增非机动车道,解决混行问题。

改造看似简单,却要牵动多个部门、多方力量。西侧地下有各种管线,无法西扩,只能向东扩。“开发商也希望路通了生意旺,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上述工作人员称。

具体施工中,城市管理局积极协调电力、通信、交管等相关部门,将路口微改造与市级市政道路设施更新提升一体推进,避免重复施工,最大限度提升区域路网通行水平。最终,这个曾让市民头疼的路口变得畅通无阻,改造效果立竿见影。

泰山脚下,城市精细治理练就“绣花”功

东岳大街与科山路路口改造后。受访者供图

泰安以“点线融合,四级贯通”治理模式为支点,撬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对群众反映强烈需提升的路段、路口,“一路一策”、挂图作战,提升道路11条,改造路口58处,进一步打通城市交通循环。东岳大街与科山路交叉口改造完成后,仓库路小学放学时,家长接送孩子不再焦虑;枣行社区背街辅路的建筑垃圾被清运干净,居民出行不再“堵心”……

路口微改造,不是某个部门的分内事,却是百万市民的关心事。发动多方共治,贯通治理脉络,不仅疏通了道路,更打通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让城市运行更有序,市民生活更舒心。

“微暖”服务惠民心

如果说路口“微雕”是泰安城市治理的“面子”,那么社区服务的精细化则是“里子”。在泰安市东湖社区,春日暖阳洒在红色城管社区服务驿站前,居民们围着志愿宣讲专家,兴致勃勃地学习绿植养护知识。

“我家的蟹爪兰烂根了,这儿有人帮忙治,还免费讲怎么养多肉,太贴心了!”一位居民笑着说。自从驿站建成,义诊、盆栽修剪、政策宣讲等活动成了常态,老年人们的退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记者注意到,在驿站门前有一个多层不锈钢格柜,每一格上都有一把小锁,一位老人从记者身旁经过,径直把小马扎锁在柜中。

这是驿站为了服务来公园打牌、下棋的老人专门增添的一处便民设施,驿站里还给老人们备有休息区、烧水壶、微波炉、常用药等。经过此处的外卖员、快递员也常来休息。

泰山脚下,城市精细治理练就“绣花”功

城市管理服务队邀请医疗机构开展通过区义诊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点线融合,四级贯通”治理模式的支持下,城市管理局在23处城管服务驿站基础上,又在全市探索建立了14处红色城管社区服务驿站,并将其打造成为集宣传、普法、帮办等多功能阵地。

这些驿站不仅解决“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街”的民生需求,还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治理,让服务网络更密更牢。2022年以来,泰安通过驿站协调解决基层问题5500余件,积极开展“绿色护考”、垃圾分类等各类帮扶活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服务到家”的幸福。

不仅如此,以服务驿站为锚点的服务网络在进一步延伸,在泰山、岱庙等主要景区和公园广场都建设了服务点位,年均服务市民游客超百万次,有的驿站集公厕地图、云游公园、旅游资讯等功能于一体,为到访游客提供便利服务。

“微整”街区聚共治

城市治理的成效的提升,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围绕“点线融合,四级贯通”的治理模式,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组建了10支服务队,每个服务队联系一个乡镇(街道)、企业、项目或片区,将原先许多居民需要通过拨打12345热线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街道、社区内部就消弭于无形。

在岱庙街道南关社区园林路上,一位在路口修鞋的大爷难掩兴奋:“没想到街道改造这条路还能考虑到我的小摊儿。”

据工作人员介绍,园林路原先仅能容纳单车通行,而且道路两侧都是商铺,基本没有大规模扩建的可能,若想便民利民,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局部“微整”。

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点线融合、四级贯通”第二服务队积极与泰山区、岱庙街道、南关社区共同协调,先后多次就园林路的难题进行调研,与社区居民共商共治,制定出街区的“微整”方案:

将两侧商铺门口的台阶拆除,并拆除影响错车的电线杆,为道路拓宽留出空间;将原先存在安全隐患的“飞线”埋入地下,并将园林路两侧商铺的广告牌进行统一设计,提升道路的美观程度;在园林路靠近东周路的路口设置一处“便民服务点”,并加装“雨棚”,为周边老年人休闲、摆摊等预留公共空间。

泰山脚下,城市精细治理练就“绣花”功

园林路改造增设的便民服务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莫鑫 摄

在服务队看来,由市级城管局来牵头,区、镇街的城管、市政、园林、环卫等相关单位就能聚到一起进到社区,倾听居民的意见,找到的问题堵点更准,拿出的解决方案也更有效,居民也省得天天打12345投诉。

“当多方力量共聚推动这个项目时,就说明问题点切中了老百姓的痛点,这样的项目也更容易在经费、施工等方面获得支持。园林路的‘微整’总计花费50多万,却干了这么多事儿。施工方经常开玩笑说,这是对老百姓好的事,少赚点没啥。”岱庙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副主任程新说道。

共治的活力还体现在基层组织的广泛参与。线上,市民积极通过“微城管”随手拍身边的问题,不少穿梭街头的外卖小哥,都成了城市共治的“流动哨兵”;线下,城市管理局与街道、社区联动,调研走访2100余次,直面解决各类城市治理“顽疾”,切实推进垃圾分类、雨污分流改造等民生项目。

城市管理局组建的服务队还与泰安水环境“一张网”建设工作专班密切协作、联勤联动,组织环保工程公司、排查单位对泰城范围内建筑小区的排水管网进行排查,借助专业力量,帮助街道社区解决污水溢流等问题,不断提升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水平,相关工作连续三年荣获“泰安工作创新奖”,助力泰安市获得国务院和山东省政府督查双激励。

泰山脚下,城市精细治理练就“绣花”功

一位工人正在进行排水管网顶管施工。受访者供图

一根绣花针,串起千万家。从交通疏堵的路口“微雕”,到红色驿站的服务“微暖”,再到激活共治的街区“微整”,泰安市的“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工作模式就像一根“绣花针”,串联起城市治理的难题,也串联起多方部门,更串联起愿意共商共治的居民。

泰安也用多年的实践证明,城市治理既需要“大手笔”打掉“硬骨头”,也需要“绣花功”解决“巧问题”,在两个方向上共同发力,才能推动一座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进而惠及每一户居民。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莫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泰山脚下,城市精细治理练就“绣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