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2025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5周年,今年左联纪念馆的5件馆藏文物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窦乐安路233号(今多伦路201弄2号)中华艺术大学宣告成立。随后,多个左翼文化组织陆续建成。
左联在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培育进步文艺队伍、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01
茅盾手迹
茅盾手迹
茅盾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他的笔名“茅盾”是在上海虹口景云里诞生,并由此走向中国文坛。1930年5月,茅盾由日本回来后加入左联,于1931年和1933年两次出任左联秘书处书记,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秋收》等大批左翼文学作品,对左联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1月初,文艺青年联谊会(简称“联谊会”)在上海成立,这是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文艺团体。丁景唐和郭明、袁鹰、廖临等是联谊会的干部。6月的一天,丁景唐和联谊会的杨志诚持叶以群的介绍信去拜访茅盾先生。那时茅盾刚从重庆经香港到上海,住在山阴路大陆新村6号,这里和鲁迅当年住所只隔了两个门牌。茅盾先生询问了联谊会的情况后,又谈起了文学青年学习的问题。丁景唐和杨志诚带去两份联谊会的会刊《文艺学习》。临别之际,丁景唐等请茅盾先生为联谊会题词,于是他欣然写道:文艺工作者,“应当走到群众中间,参加人民的每一项争民主争自由的斗争,亦只有如此,他的生活方能充实,他的生活才是斗争的”。
1990年3月2日,左联纪念馆成立之际,丁景唐将这幅茅盾的题词赠送给了纪念馆,成为左联纪念馆馆藏一级文物。
02
2、柔石用过的笛子
柔石用过的笛子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 。早年在慈溪、镇海、宁海等县从事教育工作,1928年5月到上海。不久,为《旧时代之死》书稿出版事拜访鲁迅,从此与鲁迅建立了友谊。同年9月搬至虹口景云里,与鲁迅为邻,参加了鲁迅组织的“朝花社”,是鲁迅器重的学生与战友。为左联发起人之一,任左联执委、编辑部主任。著有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1931年2月7日,“左联五烈士”柔石、李求实、冯铿、胡也频与殷夫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英勇就义。
1918年,高中毕业后,柔石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投放新的学习生活。柔石在校勤奋学习,对作业一丝不苟。除学习外,临碑帖、听音乐、弹风琴、吹笛子、拉提琴等,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1990年,左联纪念馆筹备之际,柔石之子赵帝江将与柔石有关的文物捐赠给纪念馆,成为左联纪念馆馆藏一级文物。
03
柔石用过的印章
柔石用过的印章
04
柔石的心理学笔记本
柔石的心理学笔记本
1925年2月,柔石与同乡、同学邬逸民、钱之江直上北京,在北京大学旁边。抵京后,租住在孟家大院(今金丝胡同)通和公寓。与冯雪峰、潘漠华为邻。后在北京大学旁听生物、英文、世界语等课程,尤其聆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使其大受启发。
05
柔石所著小说集《疯人》
柔石所著小说集《疯人》
1925年1月,柔石选取1923-1924年间写的6个短篇辑为一册,他自行设计、校对,自费出版个人第一部小说集《疯人》。小说集内6篇小说分别为:《疯人》《前途》《无聊的谈话》《船中》《爱的隔膜》《一线的爱呀》。
编辑:黄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