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金融观察员|3月25日-3月31日银行周报

【《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出台,银行代销业务迎来规范化新时代】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旨在整治银行代销保险业务中的不规范现象,尤其是针对3·15期间揭露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新规定从合作机构的准入条件、销售行为的规范化、产品信息的透明度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四个关键领域出发,严格把控合作机构和产品的准入门槛,加强销售行为的全程监管,并强化对产品存续期的管理以及责任的明确,以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水平。这一系列措施标志着银行代销业务将从无序扩张转向精细化管理的新时期。

【并购贷款政策松绑,银行竞相落地首批业务】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适度放宽试点后,多家银行积极响应并落地首批并购贷款业务。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针对头部科技企业推出并购贷款支持计划,旨在优化科技金融体系,支持科技产业发展。试点政策适度放宽了并购贷款的比例和期限限制,以更好地满足科技企业的并购需求。

【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监管部门再发文鼓励“线上开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并探索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尽管业界普遍认为线上办卡是趋势,但在实际操作中,身份验证仍是核心环节。受访人士指出,线上开卡可能带来新的风险,监管细则有待进一步明确。此外,线上办卡有望激活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和创新,但也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风险管理。

【两部门:加强银行业保险业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规定》的通知,其中提到,金融监管部门在查处银行保险机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情节、造成的后果等,根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当依照本规定向该银行保险机构所在地的同级公安机关移送。

【国家开发银行增发2025年第三期5年期、第五期10年期金融债券】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增发多期金融债券,包括2025年的5年期、10年期及3年期等不同期限的债券,总额度不超过420亿元人民币,并明确了各期债券的中标价格。这些债券将面向各类金融机构及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销售,并将在相应的机构进行一级托管,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

【政策属性完全退出 MLF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

央行宣布从本月起调整MLF操作方式为多重价位中标,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此次调整标志着MLF利率政策属性的完全淡出,MLF将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此外,本月MLF操作实现净投放630亿元,展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央行一季度会议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

央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强调了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的重要性,并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在未来发挥关键作用。会议提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采取降准降息措施。此外,央行计划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并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促进消费增长和外贸稳定。会议还强调了保持物价稳定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的重要性,并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对债市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

【中行总资产突破35万亿元】

中国银行公布2024年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301亿元、2527亿元,同比增长1.16%、2.58%。资产、负债总额分别突破35万亿元、32万亿元,增长8.11%、8.2%。境内商业银行人民币企业贷款和垫款达12.16万亿元,对公绿色贷款、民营企业贷款等显著增长。不良贷款总额2687.81亿元,不良贷款率1.25%,净息差1.4%。

【中信银行2024年分红近200亿,行长芦苇首秀透露资产近10万亿大关】

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中信银行披露了其亮眼的业绩数据。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银行净息差下降压力,中信银行明确表示将继续强化稳息差策略。该行在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其中非利息净收入占比逐年攀升,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尽管面临息差收窄的挑战,中信银行仍表示有信心保持其竞争优势,并计划通过结构调整来稳定息差。在零售业务方面,尽管不良率有所上升,但中信银行强调整体风险仍然可控。

【2024年青岛银行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管理总资产超过9000亿元】

青岛银行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资产总额达到6899.63亿元,年增长率为13.48%,净利润增长20.16%至42.64亿元。该银行通过加强科技金融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过187亿元。同时,青岛银行还加大了普惠金融力度,利用大数据风控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普惠贷款余额超过450亿元。此外,青岛银行还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蓝色金融和养老金融等业务领域。

【最高50万、最长7年,银行密集“松绑”消费贷】

近期,多家银行响应政策,推出或调整消费贷产品,主要表现为提高贷款额度至30万乃至50万元,延长贷款期限至7年。此举旨在缓解消费者资金压力,但也可能使借款人陷入长期债务陷阱,增加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以及干扰宏观调控效果。

【四大行春招规模缩减】

3月26日,中国银行表示,2025年春季招聘和实习生招聘笔试即将开启。在此之前,工农中建四大行均发布了春招公告。对比去年春招,今年四大行春招规模均出现缩减,其中农行大幅缩减约1万个岗位,工行也接近“砍半”。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表示,四大行春招规模缩减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目前银行普遍面临息差收窄、利润承压等问题,控制人力成本成为重要手段;二是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传统线下网点业务需求下降,线上服务替代率提升,导致基层岗位需求减少;三是科技投入优先级提升,资源更多向信息科技、数据治理等领域倾斜,压缩传统岗位编制以支持战略转型。

【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六盘水农商银行合计被罚100万元,原董事长被终身禁业】

六盘水农商银行因严重疏忽贷款“三查”程序,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总计罚款金额达到100万元。此外,包括前董事长在内的两位责任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务。具体事件中,3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六盘水监管分局宣布对六盘水农商银行罚款50万元,并对前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驻六盘水办事处主任申时全实施终身禁业。此前的3月21日,该行因同样的问题再次被罚款50万元,前董事长张勇也受到终身禁业的处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金融观察员|3月25日-3月31日银行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