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01
上个星期早上6:30在直播的时候。有好多小伙伴问到了孩子教育的问题。
在回答了好几个相关的问题之后,圆方感觉到可能对于80后而言,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情况。可能都不可避免的需要直面家庭教育这个问题。
的确,对于80后而言。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孩子教育,可能跟我们的父辈完全不同。其中最大的变量可能是信息。
对于很多80后而言,我们第1次接触互联网可能都是十岁之后的事情。而许多人拥有自己的手机基本上都要到了上大学的阶段。
但是对于80后的孩子而言(10后20后)互联网也好,手机(平板)也好。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觉得理所应当存在的东西。
而在如此全天候高密度的信息轰炸下这一代小朋友的教育挑战,其实是呈指数性上升的。
那么有没有哪一些教育方式,或者理念是可以穿越时代,穿越周期,穿越技术是绝对能够指导我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的呢?其实也是有的。
02
圆方这个星期,计划早上带着大家一起去共读一本书《看见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贝姬·肯尼迪(Becky Kennedy)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拥有超过20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专注于成人心理治疗和父母育儿指导。
英文原版:首版于2022年推出,书名《Good Inside: A Guide to Becoming the Parent You Want to Be》 。上市后迅速登顶202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并长期稳居家教类图书榜第一名。
这本《看见孩子》,应该算是兼顾了道,法,术的。
比如在“法”的层面,这本书提出了包括:
真相不唯一:承认孩子的感受与父母的立场可以共。;
减少羞耻感:避免用羞辱、惩罚压制行为,转而引导孩子识别情绪;
自我关照:父母需优先调节自身情绪(如深呼吸、短暂离开冲突现场),避免将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等十大准则。
而其在“术”的层面,这本书也列举了包括:
应对情绪崩溃:先保证安全,待孩子平静后复盘,而非即时说教 ;
处理二胎矛盾:接纳每个孩子的独特感受。
等十九个实战场景。
不过圆方其实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书“道”的层面。
03
那这本书关于“道”讲了什么呢?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在书除了开篇,作者就说:
理解孩子的“行为”只是冰山看得见的部分,而我们许多父母,看不见的是孩子无比渴望被理解的整个内心世界。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践行的“道”是:
把我们的认知从“孩子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正?”
转变为“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我能协助ta做些什么?”
如果更加精炼,其实就是:
我们教育的目标不是塑造行为,而是培养人。
再精简一点,就是:
看见孩子。
04
在今天早上聊到这本书的时候,在今天早上带大家一起读读这本书的时候。圆方突然有了一个更深的洞察。
就是当我们培养起来自己能够“看见孩子”能力的时候。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可以“看见更多的人”。
如果我们可以“看见”我们的同事,我们的下属。当他们工作出现问题,我们想到的就不仅仅是指责和批评,而是会去“思考”他所面临的困难,并且去帮助他们。
如果我们可以“看见”我们的伴侣,那么生活中会少掉多少抱怨,多少吐槽。而又能够拥有多少幸福快乐的时光。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见”我们自己,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着与自己和解,让自己放下那些可能从童年起,在生活中深深就埋下的执念。让自己过得更轻松,更幸福。
所以,什么是绝对正确的教育呢?
或许就是对于他人所面临的困难,那种感同身受的能力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