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风灵
一提到奥地利学派,人们常将其与'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画等号。这种刻板印象虽然强调了奥地利学派是自由市场的坚定捍卫者,但却容易让人误以为奥派支持自由市场是因为迷信市场完美或市场万能。
就我所见,一些奥派爱好者在文章或讨论中,常将市场的某种具体状态,或具体制度,甚至具体的产品或公司,吹得天花乱坠,完美无缺,以此来证明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这明显是对奥派的理论缺乏真正的了解。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奥派绝不认为市场完美,甚至也不认为市场可能完美,事实上,奥派认为,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市场中都充斥着大量的错误。这些“错误”源于一个根本事实:人类认知具有必然的局限性,哈耶克称为'必然的无知',没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能掌握全部有关信息,以确保做出正确的决策。
既然如此,奥派为什么还支持市场呢?这是因为,市场固然是不完美的,但市场也提供了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系统性力量。或者说,自由市场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承认并利用这种不完美。
比如,星巴克的咖啡卖得较贵。如果有人认为,他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类似的咖啡,满足那些消费不起星巴克的人的需求,那么,他就发现了一个市场错误,他可以组织资源提供较为便宜的咖啡,纠正这个错误。这就是瑞幸咖啡的故事。还有以前出租车牌照受严格控制,供给不足,质次价高,而网约车的出现打破了出租车的垄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也是市场纠错的典型例子。
如果觉得这些故事太宏大,那么又比如,我家附近有一家连锁火锅店,名气很大,却又贵又难吃,但很长一段时间,周围并没有更多的选择,直到前年来了另一家火锅店。开张时我们去消费,问起老板为什么开店,老板直言是发现这一带没什么好的火锅店,有商机可利用。他走的路线就是价格实惠的特色市井火锅,现在已经成了社区闻名的网红。原来那家火锅店则不得不降价促销,改进菜品和服务。这个火锅店老板,正是柯兹纳所谓的企业家警觉的真实写照。
类似的例子无穷无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市场上的错误包括:消费者有需求,而现实中也有相应资源,但尚没有人提供所需服务(服务包括商品,下同);消费者的需求旺盛,现有的服务不能满足;现有的服务太贵,价格可以更低廉;现有的服务消费者不需要,供给过剩;现有的服务太差,同样的价格本可以有更好的服务,等等。
要发现和纠正这些错误,离不开自由市场机制。以私有产权为前提的市场竞争,意味着纠错者能得到创新的收益。若无产权保护,市场将失去持续纠错的动力。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柯兹纳所说,竞争指引警觉的企业家该怎么做。经济体中分散着无数的知识碎片,竞争中产生的价格整合了市场现有的供求信息,提供了决策的计算依据,如果经过计算,企业家预期某项改进能带来利润(如更平价的咖啡或更地道的火锅),意味着他利用了市场之前尚未利用的知识碎片。这就是哈耶克强调的“竞争是一种发现的过程”;而盈亏的结果则提供了事后的核算依据,可以校验决策是否正确,资源是否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是否真的减少了市场的错误。当然,决策者可能犯错,可能浪费了资源,而这就意味着亏本,亏本的生意是做不长久的,市场由此可以淘汰掉错误的决策。
显然,离开了竞争,离开了竞争产生的价格,错误很难被发现和纠正,创新很难产生,相应的,经济社会将会停滞不前。而不断累积的错误最终不可避免会带来灾难(这就是计划经济为什么不可行)。
发现和纠正错误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如果可以准确预测就不会有错误产生)。因此,要让竞争机制最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尽可能地减少干预,要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自由去参与竞争,去挑战现状。比如,一夜爆红的DeepSeek就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打破了AI大模型赛道的巨头垄断。市场的自由度越大,产生这样的奇迹的可能性就越高。
行动的人会犯错误,但也会学习,会纠正错误,自由市场就是永不停歇的试错实验室——成功的实验被利润保留,失败的尝试被亏损淘汰。所以,奥派支持自由市场,强调的是保障自由竞争的机制(主要是私有产权和由竞争产生的价格),因此奥派坚决反对侵犯产权的行为和扭曲价格的政策,但奥派并不偏爱任何具体的竞争者,任何具体的产品或服务。
相反,把自由市场视为完美,不管是在应然还是在实然层面上,恰恰是主流经济学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认为市场在现实中是完美的,这显然不切实际,容易授人以柄,如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应该是完美的,现实中的市场满足不了达到完美的条件,就是市场失败,这成了要求国家强力干预的理由,如凯恩斯主义。参见:市场经济的猪队友:主流新古典经济学
所以,千万不要只知其然,只背住奥派支持自由市场的结论,却不知其所以然。奥地利学派的智慧,正是教会我们在不完美的现实中,珍视那些自由纠错的权利。
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