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3月31日电(记者 郭慕清)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表现释放出积极信号。根据清科创业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数量达到53家,同比上升15.2%;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307.60亿元,同比上升11.9%。这一数据表明,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企业IPO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尽管A股市场整体呈现阶段性收紧态势,但IPO节奏依然保持稳定。2025年第一季度,A股共有27家企业上市,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10.0%和12.9%。分板块来看,创业板以12家上市企业的成绩位居首位,同比上升50%;科创板、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分别有5家、4家和3家企业上市;北交所则有3家企业上市。
在融资额方面,A股市场首发融资额合计162.78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30.6%和13.3%。创业板以71.52亿元的融资规模领先,同比上升46.0%;科创板以31.80亿元的融资额位居次席,其中电子化学品企业兴福电子以11.68亿元的募资额排名A股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主板虽然同比降幅较大,但环比上升43.0%,显示出一定的复苏迹象。
境外市场成为2025年第一季度中企IPO的亮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共有26家中企在境外上市,同比上升62.5%;总融资规模约合人民币144.82亿元,同比大幅上升258.9%。其中,港股和美股表现尤为突出。
在港股市场,第一季度共有14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40.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130.26亿元,同比激增251.9%。蜜雪集团、赤峰黄金、宜宾银行、古茗和布鲁可等五家企业包揽了境内外中企首发融资额的前五名,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此外,找钢集团以De-SPAC模式登陆港股,成为中国境内首家通过该模式上市的企业。
美股市场同样表现不俗。第一季度共有12家中企在纳斯达克上市,同比上升100.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14.56亿元,同比上升336.9%。亚盛医药成为首家在美股双重上市的18A企业,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8.94亿元,显示出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回暖迹象。
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以12家上市企业的成绩位居全国首位,江苏和广东紧随其后。在融资额方面,浙江、北京和江苏三地合计融资139.34亿元,占全市场比例的45.3%,显示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资本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
行业分布方面,机械制造行业以超过六成的IPO企业数量领先,显示出其在实体经济中的稳健地位。与此同时,连锁零售行业因蜜雪集团与古茗两家明星茶饮企业的上市,以较大融资额位列行业首位;能源与矿产行业则因赤峰黄金等企业的表现,跻身行业融资额前三。
2025年第一季度中企IPO市场的回暖,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也体现了政策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境内市场方面,科创板对未盈利企业的包容性进一步提升,昂瑞微成为今年首家获得科创板受理的未盈利企业,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境外市场方面,中企赴港上市热潮持续升温,宁德时代于季末成功获批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进一步印证了中企全球化布局的加速推进。与此同时,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气氛也初现回暖迹象,美股市场中企数量已达到去年同期的两倍。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中企IPO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林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