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二师二二三团635座日光温室大棚内,种植户们抢抓农时移栽新苗,定穴、取苗、移栽……大家分工明确、忙而有序,不一会儿,一盘盘嫩绿的新苗就“铺”满了整座大棚。
王占全是这里的种植大户,今年承包了11座育苗大棚,看着种苗一天天长大,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今年,我培育了17万盘辣椒苗,按每盘9元钱计算,可以收入150万元左右。这些戈壁上的大棚就是我的‘聚宝棚’呀。”王占全高兴地说。
二二三团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西北部,拥有土地面积96.3万亩,但可耕地面积仅有7.88万亩。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该团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让曾经的戈壁荒滩也能“生金”。
“据统计,这635座大棚仅春季育苗一项,就可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带动近万人次务工增收。”二二三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刘兴泉告诉记者,“我们将以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为引领,探索发展戈壁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让戈壁荒滩成为职工群众增收的‘金滩银滩’。”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魏承亿 通讯员 李仁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