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河套文化的缩影

转自:内蒙古日报

□其其格

  河套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阴山南北和河套地区历史悠久。河套的称谓大体从唐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大河三面环之、河以套名,故称河套也”。黄河、草原、阴山、移民等是形成河套文化的重要元素。

  汉代彩绘车马龙纹骨尺是河套文化的缩影,涵盖在丰富多样、多元一体的黄河文化体系中,不仅是度量衡工具,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例如,骨尺上的彩绘技法和纹样布局结构,显示了西汉末至东汉初年的艺术风格,为研究汉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不同地区出土的骨尺长度不同,这与骨尺主人的社会阶层和身份有关。例如,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若以当时骨尺推测,身高分别为8.1尺和7.4尺,这表明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因此,骨尺长度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对测量工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汉代骨尺不仅用于实际测量,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例如,甘谷县出土的东汉彩绘骨尺正背面均有流云花纹,颜色鲜艳,具有浓厚的汉代彩绘风格。这表明汉代的骨尺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艺术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水平。

  汉代彩绘车马龙纹骨尺的出土不仅为我们研究汉代度量衡提供了实物依据,也生动体现了汉代时期河套地区的文化发展与形成。通过对骨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汉代人民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从而增进我们对汉代文化的整体理解。

  (作者系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河套文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