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徐 斌 高 猛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承载着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繁荣的重大使命。这一理念不仅关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涉及资源分配的均衡、社会服务的普及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据统计,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而农村居民仅为2万元,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收入差距之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异同样显著。南湖区近年来通过现代农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的新路径,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农村的经济活力,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福祉,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
现代农业转型的双重驱动模型
南湖区的实践以现代农业为基石,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技术层面,农业物联网、无人机、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面貌。例如,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每小时可覆盖50亩农田,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农业物联网设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既提高了产量,又减少了资源浪费。在绿色发展方面,南湖区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实施“肥药两制”改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例如,某示范田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了30%,不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还保护了土壤和水源的生态环境。此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智能化改造项目提供最高1500万元的资金补助,鼓励农户和企业采用新技术。南湖区的“数字农业工厂”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项目整合了传感器、自动化灌溉和无人机技术,年产值提升了30%,成为浙江省内的示范标杆,吸引了周边地区前来学习交流。
数字资本下乡、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产业链价值重构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为南湖区的农业发展插上了翅膀,成为城乡融合的关键推动力。在智能农业方面,5G农业“驾驶舱”的引入实现了农情的实时监控,农户只需通过手机就能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例如,某示范田通过精准灌溉节约了40%的水资源,同时作物产量提高了10%以上。在市场拓展方面,电子商务平台的普及打通了城乡之间的销售渠道,农产品通过线上销售直接面向全国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户的收入。2022年,南湖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25%,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数字市场的潜力。此外,南湖区还注重农民的技能提升,定期举办数字农业论坛和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超过5000人次,帮助他们掌握数字工具和市场营销知识。例如,“AI种植”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种植建议,某农户因此将水稻产量提升了15%,年收入增加约8000元。这些措施形成了技术、市场和培训的协同效应,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增强了农村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南湖验证
南湖区的实践带来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从经济角度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直接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部分地区农民年收入增幅超过20%。数字农业还催生了一些新兴职业,如数据分析师和电商运营员,为农村新增了约2000个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从社会效益看,农村居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增加了收益,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同时,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有所提升。例如,某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引入城市优质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移动医疗车定期下乡服务,为村民提供了基本的健康检查和医疗咨询服务。从生态角度看,精准灌溉和绿色农业减少了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土壤质量逐步改善。据统计,南湖区化肥使用量下降了15%,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30%,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果表明,南湖区的模式不仅推动了经济振兴,还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生态保护。
数字鸿沟的制度化消解
尽管成效显著,但南湖区的实践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技术推广中存在数字鸿沟,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仅为70%,部分农户缺乏使用数字工具的能力,限制了技术的普及。其次,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化改造的初期成本较高,许多农户无力承担,而政府的补贴覆盖面有限。最后,培训老年农民使用新技术也存在一定难度,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较弱,培训效果有时不理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南湖区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投入2亿元升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提供低息贷款和补贴政策,覆盖80%的农户,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民设计分层培训课程,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培训的实用性。这些努力有效缓解了当前的困难,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与其他地区相比,南湖区的实践在技术应用和政策支持上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杭州市更注重电商发展,但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稍显不足;宁波市则以港口经济为主,农业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南湖区的5G农业驾驶舱和高达1500万元的资金补助政策成为其独特亮点,吸引了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一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各地可根据自身条件借鉴其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的做法,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南湖区可进一步深化技术研发,推广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提升农业的智能化水平;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如利用区块链实现农产品溯源,确保食品安全;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加强企业、农户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也需警惕技术依赖带来的风险,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湖样板”
南湖区的探索表明,现代农业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这一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电商平台拓展了市场渠道,通过政策支持和培训增强了农民的能力,不仅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优化,南湖区的经验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事业提供更多启示。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南湖区的实践都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一步。
(作者分别系浙江海洋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副院长、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