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日讯(记者 吴雨其)2025年一季度已然收官,A股市场在政策预期博弈与经济复苏的反复拉锯中震荡前行。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分化明显,首尾差距已超90个百分点。
尽管部分重仓科技赛道如AI产业链等的基金逆势斩获超额收益,但市场整体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两毛基、三毛基阵营仍未明显缩容,共有18只,超过80只产品净值低于0.5元。这场始于市场牛熊切换的“净值保卫战”,在一季度末仍未见终章。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回暖,八成获正收益
年初以来,市场风格在红利防御与科技成长间快速轮动。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高股息资产走弱,另一面,以算力、光模块等AI产业链细分赛道持续走强,成为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分化的核心变量。
整体来看,全市场具可比数据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4537只,3609只产品今年以来获得正收益,占比接近八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加权平均)达到13%。其中,共有5只产品收益超过50%,105只产品收益超过20%。主动收益类基金总体回暖,全市场基金年内业绩前二十排行榜中,主动权益类基金便占到了十九席。
具体来看,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获得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冠军,净值增长率达到65.16%,为断层第一,同时也夺下年内全产品业绩榜首。居第二位的是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净值增长率为57.12%。此外,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前海开源嘉鑫、中航趋势领航等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过50%。
细查年内收益领先的多只产品,业绩领跑的基金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重仓机器人板块的基金: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鹏华碳中和主题、前海开源嘉鑫、永赢先进制造智选等业绩居前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集中于机器人概念股,相关持仓超过七成,相关持仓显著推动了业绩增长。
二是北交所主题基金:今年以来,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尤为亮眼。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40%,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期开放的收益率为34.26%。
三是科技与港股双轮驱动的基金:部分基金通过重仓科技领域并精准挖掘港股大牛股,实现了业绩的强劲反弹。这类基金在科技板块的布局与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中捕捉到显著收益。如中银港股通医药、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等。
业绩分化大,首尾相差90个百分点
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回暖的另一面,年内仍有多只产品收益告负,首尾业绩分化较大,相差超过9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业绩倒数第一的是金梓才管理的财通成长优选,净值跌幅为25.53%,不仅如此,同是金梓才管理财通价值动量、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财通智慧成长、财通多策略福鑫、财通景气甄选一年持有,净值跌幅均超过20%,他管理的财通集成电路产业也跌去14.85%。
值得一提的是,金梓才管理的5只基金在2024年跻身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榜单前十位,今年却业绩垫底。
重仓股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财通成长优选同样重仓了科技股,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万辰集团、生益电子、寒武纪-U、沪电股份、德科立、新易盛、金盘科技、中际旭创、三只松鼠、海澜之家。其中,生益电子年内股价下跌23.15%、沪电股份、新易盛下跌超过17%、德科立跌去35.38%、中际旭创、三只松鼠跌超20%,寒武纪-U、金盘科技年内均有下跌。
除此之外,部分年内业绩较差的产品在去年四季度同样重仓科技赛道,如国联安科技动力、国联安优选行业、德邦鑫星价值、先锋聚元等等。
另一方面,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高股息资产走弱,推动重仓该领域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不佳。如国联成长优选、万家精选、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等。
两毛基、三毛基仍在
主动权益类基金逐渐回暖下,那些净值仅有0.2元、0.3元的产品仍顽固存在。
截至目前,两毛基、三毛基(基金净值少于0.4元)共有18只,其中,由何肖颉管理的工银核心价值,最新净值仅剩0.2638元,基金规模仍有40.53亿元。两毛基还有中银持续增长、华泰柏瑞盛世中国、中海优质成长,基金净值分别为0.2878元、0.2891元、0.2922元。
三毛基还有14只,包括国泰金鼎价值精选、国泰金龙行业精选、华泰柏瑞远见智选等等。
从规模上看,部分两毛、三毛基规模已跌至1亿元以下沦为迷你基金,如永赢新能源智选,合计规模仅剩0.25亿元,上银科技驱动双周定期可赎回、招商资管智选成长合计规模分别为0.51亿元、0.83亿元。
业绩方面,一些净值在0.5元以下的产品,今年以来逐渐回血,举例来看,净值仅剩0.3570元的前海开源公共卫生主题精选,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13.15%,净值为0.4061元的民生加银医药健康,年内净值增长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