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威龙股份抵押贷款背后的业绩反转与转型阵痛

2024年3月15日,威龙股份(603779.SH)发布公告,拟以子公司甘肃苏武庄园及欧斐堡酒庄的房产土地为抵押,向中国银行龙口支行申请2600万元银行授信,用于补充日常生产经营资金。这是继2023年11月获得烟台银行9500万元不动产抵押授信后,威龙股份一年内第二次大额资产抵押融资,反映出这家老牌葡萄酒企业在业绩承压下的资金链紧张与转型突围。

结合2024年业绩预告及三季报数据,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成本控制上初见成效,但历史遗留债务、行业寒冬及治理风险仍需突破。

抵押融资:短期流动性与债务压力未解

威龙股份的资产抵押融资并非孤立行为,而是近年来资金链紧张的延续。截至2023年末,公司短期借款达3.03亿元,账上货币资金仅1904万元,现金短债比低至6.29%,远低于100%的安全红线。为缓解燃眉之急,2023年以来公司已通过不动产抵押、设备售后回租等方式累计获得超2亿元授信,此次2600万元抵押标的为甘肃产区核心资产——苏武庄园及欧斐堡酒庄的15.3万平方米土地及1.18万平方米房产,均为优质酿酒资产,显示公司在抵押物选择上优先保留核心产能。“频繁抵押反映了公司短期偿债压力,但也侧面说明其资产储备仍具融资空间。”一位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指出。

数据显示,威龙股份2023年因原实控人违规担保遗留问题,支付相关款项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78.95%,叠加行业低谷期收入下滑,不得不依赖资产抵押维持周转。尽管2024年三季报显示货币资金较年初增长199.67%,但主要得益于新增授信,剔除受限资金后实际可用流动性改善有限。

业绩扭亏为盈:产品升级与降本增效初见成效

在融资“输血”的同时,威龙股份2024年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与内部挖潜实现业绩反转。根据业绩预告,公司全年净利润预计960万至1440万元,扣非净利润1570万至2340万元,同比分别扭亏1.65亿元、1.44亿元。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中高端产品发力,公司2024年主推“龙阙”高端子品牌(单支售价超千元)及有机葡萄酒系列,中高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9.2%,其中玛瑟兰有机系列在浙江、江苏等核心市场销量增长超30%。半年报显示,低端、中端、高端产品毛利率分别为45.2%、52.8%、68.3%,高端化策略显著提升盈利水平,整体毛利率较2023年提升3个百分点至51.8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此外,公司针对年轻市场推出的小瓶装甜型酒、无醇起泡酒线上销量增长18%,电商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15%。

降本增效措施落地,费用控制效果明显。威龙股份通过精简经销商网络、优化物流配送,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生产端推进甘肃、山东基地智能化改造,单位生产成本下降8%。2024年三季报显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减少12.7%、9.3%,叠加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业务汇兑收益,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431.76万元,同比激增254.52%,终结连续三年同期亏损。

经营挑战犹存:行业寒冬、历史遗留问题与治理风险

尽管短期业绩改善,威龙股份仍面临多重深层挑战:首先是行业低迷与市场竞争加剧,国内葡萄酒市场已连续十年萎缩,2023年产量降至14.3万千升,不足2013年峰值的12%。进口葡萄酒低价冲击下,国产中低端产品空间被压缩,2024年威龙低端酒收入占比仍达46.7%,面临毛利率与销量“双杀”压力。同期张裕、长城等头部品牌通过并购海外酒庄、布局高端产品线,市占率提升至60%以上,威龙作为区域龙头,全国化进程缓慢,2024年浙江以外市场收入仅增长5.2%,依赖单一市场风险凸显。其次是历史遗留问题拖累财务健康,2019年原实控人王珍海违规担保导致公司1.7亿元资产被查封,虽经2022年股权拍卖实现无实控人化,但遗留的2.5亿元债务纠纷仍需分期偿付。2023年公司因计提澳洲原酒资产减值1.35亿元,直接导致当年亏损1.55亿元,而2024年三季报显示应收账款达1.2亿元,较年初增长22%,客户结算周期延长加剧现金流压力。再次是实控人变动与治理稳定性考验,2024年12月,新任实控人闫鹏飞因涉嫌挪用资金被监视居住,尽管公司声明其不参与日常经营,但股价在两周内累计跌幅达34.38%,反映市场对治理风险的担忧。此前威龙因信息披露不及时、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多次被证监局警示,治理架构的稳定性成为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变量。

未来展望:资产盘活与高端化能否破局

面对挑战,威龙股份正通过“两条腿走路”谋求突围:一方面继续盘活优质资产,2024年内地与澳门葡萄酒关税壁垒解除后,已将400吨澳洲原酒运回国内罐装,预计降低原材料成本15%;另一方面加速高端化与区域深耕,计划2025年在山东、河南新增500家高端酒体验店,推动“龙阙”系列进入商务宴请场景。财务层面,公司2024年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5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0%),且抵押资产估值超10亿元,为后续融资留下空间。但投资者仍需关注两大核心变量:一是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能否在2025年提升至20%以上,二是短期债务到期能否通过续贷、资产处置等方式妥善解决。“威龙的转型如同在钢丝绳上跳舞,既要应对即时的资金缺口,又要培育长期增长点。”酒类营销专家王德惠指出,“国产葡萄酒的复苏依赖消费习惯培育与品牌价值重构,这需要3-5年的持续投入,而频繁抵押融资的副作用——如资产负债率上升、财务费用增加——可能反噬利润,考验管理层的平衡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2024年的威龙股份,以资产抵押为支点,实现了业绩的触底反弹,却也暴露了在行业寒冬中“借新还旧”的无奈。公司通过中高端产品破局、成本控制见效,证明了转型路径的可行性,但历史遗留的债务地雷、实控人变动的治理风险,以及国产葡萄酒整体复苏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仍存。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威龙的投资价值在于其“有机葡萄酒+区域龙头”的差异化定位,以及甘肃、澳洲两大优质产区的资产储备。若能在未来两年内将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0%以上,同时将现金短债比修复至30%以上,公司有望脱离“融资依赖”,走上良性循环;反之,若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或内部治理再生波澜,频繁的资产抵押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次2600万元抵押贷款,既是威龙应对短期危机的必要之举,也是其转型路上的关键试金石。在国产葡萄酒的“至暗时刻”,这家曾位列行业前三的老牌企业,正用资产抵押换取转型时间窗口,而最终能否突围,仍需看产品力、品牌力与现金流的三重考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威龙股份抵押贷款背后的业绩反转与转型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