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年内100家公司发布估值提升计划 并购重组及科技创新为主要推手

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亚男

    自今年1月中旬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A股首份估值提升计划以来,在市值管理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估值提升队伍。据Wind数据统计,年初至今共有1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估值提升计划。

    “从现有政策及市场实践看,上市公司发布估值提升计划主要是响应监管层关于‘市值管理’的政策倡导。”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在推动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的同时,应充分披露具体措施以及相关风险,在实施过程中,上市公司应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进展,避免“应付式计划”,从中长期按计划逐步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

多措并举缓解破净压力

    “估值提升计划”一词首现于2024年11月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以下简称《指引》)。

    根据《指引》要求,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并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指引》也明确了“长期破净公司”,即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的上市公司。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中大”)、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亚圣象”)等多家长期破净公司密集发布估值提升计划。

    发布估值提升计划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银行、钢铁、房地产、水泥等传统行业。从估值计划具体内容来看,上市公司选择围绕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赋能、合理优化分红回报安排、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积极开展投资并购等方面来推动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

    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分红角度看,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是传递公司盈利能力与现金流充裕性的重要信号。例如物产中大在破净状态下宣布优化分红安排,通过强化股东回报机制扭转市场对其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而通过股权激励、业绩对赌等工具将管理层利益与股东价值捆绑,理论上可激发经营效率提升。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则可以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披露非财务信息(如客户结构优化、数字化转型进展)、邀请机构反向路演等措施,逐步修正市场认知偏差。”

    “这些提升估值的举措,仍需与基本面改善形成共振,提高真实资产质量,从而实现估值修复。”某投资机构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破净企业集中发布估值提升计划的现象,既反映政策引导下市值管理意识的觉醒,也暴露出部分企业仍停留在“战术性市值维护”层面。公司将估值管理纳入战略规划,通过主业聚焦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辅以资本运作与创新投入提升资产回报率,才能实现估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平衡。

聚焦并购重组及科技创新

    记者梳理发现,多家发布估值提升计划的公司将并购重组及科技创新作为主要锚定点。

    “积极围绕新质生产力研究谋划并购重组,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持续在与自身核心主业存在反哺赋能效应的新兴产业领域物色优质投资机遇,同时探索开展符合商业逻辑且具备创新要素的跨行业并购。”物产中大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到,有效搭建科学合理、逆周期、稳增长且可持续的全新产业格局。

    大亚圣象也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到,公司将围绕公司主业,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公司实际需求,积极寻找并购重组机会,适时注入优质资产,强化主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拓展业务范围,获取关键技术和市场,实现公司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整体估值的提升。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则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及,公司将从锻强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创服务能力及建强协同创新平台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赋能。

    前述机构人士表示,横向并购带来的规模效应可快速提升市占率,纵向并购则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成本波动性,增强盈利可预测性,但仍需警惕盲目追逐热点领域的跨界并购风险。而在新质生产力政策导向下,传统企业通过智能制造改造(如钢铁企业布局氢冶金技术)、数字供应链建设等举措,能够实质性降低单位能耗、提升资产周转率,这类具备财务指标改善支撑的科技创新更易获得估值溢价,促进企业估值修复。

    “分红、激励等共性举措主要作用于估值修复的‘短期催化’,而并购重组与科技创新则关乎‘长期价值重估’。真正实现估值中枢的系统性上移,需要企业构建‘短期市场预期管理+中长期核心竞争力再造’的双轮驱动体系。”陈兴文说。

(编辑 张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年内100家公司发布估值提升计划 并购重组及科技创新为主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