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人人想干事 人人能干事 人人干成事

新时代壮阔前行的每一步,都在书写新的历史与荣光,这离不开每一个充满力量的奋进者。一如敢挑大梁,敢勇争先,敢担使命,敢闯新路的西宁。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这是省委对西宁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市委对省委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是军令状、作战图,更是责任与担当。

省委有号召,西宁有行动。

一个多月来,全市上下在深刻理解省委对西宁工作的肯定中增强底气,在深刻领会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中扛牢责任,在聚力打造“五个之城”的具体实践中实干争先,在持续营造全面从严治党的浓厚氛围中干事创业。

田间地头里抓好田管,车间工厂里不舍昼夜,重点项目建设争分夺秒……各个部门拼搏自信的生动面孔,释放着争先进位的朝气与锐气,一幅幅“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新图景,清晰透视着西宁“挑大梁、勇争先”的奋斗之路。

从实践来看,机制化抓落实是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个多月来,全市各部门以“经济发展挑大梁”“克难、破冰攻坚揭榜挂帅”“年度勇争先”三张清单为抓手,以有力机制保障“挑大梁、勇争先”的工作体系,锚定在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中“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的定位方向,坚持一切工作都用省会标准来审视和衡量,以实干实绩推动“强省会”战略深入推进。

打开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日志,一项项创新的举措跃然纸上——

深入推进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发展。聚焦现有光伏制造龙头企业,发挥多晶硅、单晶硅产能优势,加大切片、电池、组件,以及光伏中下游背板、胶膜等配套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壮大下游产能规模,补足产业链短板,增强光伏制造产业配套能力,推进光伏级晶硅向电子级晶硅延伸;谋划锂电储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抢抓锂电储能新一轮全国布局发展机遇,支持锂电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积极引进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产品生产企业,大力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推动落地一批技术领先、效益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不断增强集群竞争实力;谋划招商引资攻坚行动。进一步完善创新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招商力量,探索开展区域驻点招商,突破招商引资信息渠道难点。成立锂动力及储能电池、铝及合金新材料、绿色算力、电子信息、生物经济5个招商及产业服务专班,落实重点项目专员制,综合运用产业生态招商、应用场景招商、要素招商、飞地招商等新模式,全方位推动开发区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谋划绿色算力规模提升行动。全方位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工作,全力推进联通三江源大数据基地二、三期项目、中国移动(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进度,实现早日运营。加大与曙光、华为、燧原、长城等龙头企业对接力度,争取头部企业绿色算力项目持续落地,不断延伸和壮大绿色算力产业链条,加速构建绿色算力产业良好生态。

推动思想破冰和工作破题破难破局,根本上在于坚持目标引领。

一个多月来,我市各部门进一步破除固化思维,补齐思想和工作短板,以思想上的解放引领改革攻坚,以思维上的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破冰破题破难破局的实际成效支撑西宁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围绕“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和“五个之城”建设,谋划实施经济发展挑大梁工作任务1项(争取百亿资金联合作战行动);认领揭榜“克难攻坚”“破冰攻坚”揭榜挂帅事项5项(城市存量资产盘活增效、推动项目谋划突破跃升、民生领域问题项目攻坚行动、北川创新创业活力区加速推进、零碳应用场景试点探索);谋划实施勇争先重点工作1项(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2025年,力争各类专项资金突破100亿元;盘活房产100万平方米;梯次调研编制一批小规划小方案,滚动生成百余个重点项目,充实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项目储备盘子;推动打造青藏高原特色中藏药生产基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服务基地核心区、高原康养度假区、骑行徒步体育运动基地4个创新创业链条建设取得成效;力争建成各类零碳场景不少于10个;完成储能发展布局研究,投运1~2个储能示范项目。

市工信局积极构建西宁市“1+3+2”四梁八柱的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锚定“产业之城”强谋划。聚焦“特色”和“优势”两个关键,以做强光伏、突破锂电、延伸金属、做优特色、算电协同和培育赛道“六位一体”,锚定打造“产业之城”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信发展总体思路、产业布局、突破路径。锚定“融入大局”强谋划。坚持以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和链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工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具有西宁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链供应链。锚定“新质生产力”强谋划。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细分领域发展形成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显示、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生物经济、绿色算力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化学新材料、合金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健康为主的未来产业集群,以绿色低碳产业中心、特色产业科创中心为主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挑大梁、勇争先,考验的就是责任担当,是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最现实检验。

一个多月来,我市各部门以三张清单为抓手,通过一件件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倒逼和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市自规局坚持“小治理、大搬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和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的基础上,以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铆足干劲,加快推进全市地质灾害避险工作。制定《西宁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2024—2026年)》,成立全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专班,各县区同步成立县区级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协调解决问题困难,持续强化督促指导,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原则完成规划选址工作。同时,按要求完成7321户群众建档立卡、实施方案(代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为项目落实建设夯实了前期工作基础。目前,各县区已全面启动避险搬迁工作,统规统建、统规自建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购房安置协议正在签订。下一步,我市将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全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任务。

市人社局聚焦“挑大梁、勇争先”目标,围绕“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强化人才引育与就业服务协同发力。‌育强产业人才链,紧扣“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依托“昆仑英才”计划靶向引进新能源、绿算等领域高素质人才;围绕光伏、锂电等产业链,深化校企合作,建成10家西宁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技术传承和技术创新。‌建优绿色算力生态,联合东软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分层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等紧缺工种培训,年内培养绿算师资60人、技能人才1000人,落实培训补贴,支撑西宁绿色产业发展。‌提效就业服务网,加速打造“智慧就业”西宁范本,依托“青海e就业”生态系统,贯通7大服务平台数据链,精准提升‌服务效能,联通各级人力资源数据。推动就业服务与“一中心三基地五个中心城市”需求深度融合,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赋能绿色发展新格局。

(记者 施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人人想干事 人人能干事 人人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