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迎来玉龙股份与中航产融两家百亿市值公司的主动退市,引发市场对多元化退市路径的广泛讨论。这两起事件不仅反映了企业在面对经营困境时的战略抉择,也折射出A股市场退市机制正沿着强制退市与主动退市并行的“双轨制”加速演进。
据初步统计,2024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超过50家,创下历史新高,但其中主动退市的公司仅1家。《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监管层获悉,当前,A股市场正积极探索“强制退市保底线、主动退市优结构”的多元退出路径。随着2024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意见》”)深化落地,A股市场正逐步形成“进退有序”的良性生态。
主动退市再添新案例
3月28日晚,中航产融发布公告称,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在面对经营不确定性时,中航产融选择通过主动退市来集中力量缓释风险、最大程度保护股东权益。
据悉,中航产融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一直以来在航空产业链金融服务及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公司面临经营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经营业绩出现波动。根据中航产融2024年度业绩预告,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亏4800万元,扣非净利润从2022年的15.48亿元降至预亏1.89亿元。在此背景下,主动退市成为公司摆脱短期业绩压力、重新审视业务模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优选择。
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中航产融此次退市方案中,设立了异议股东及其他股东保护机制。控股股东中航工业向除中航工业及集团其他下属单位外的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为3.54元/股,较3月27日的收盘价溢价0.1元。这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此外,中航产融退市后将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股票,这为股东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保障。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公司在退市后的融资和交易需求,同时也为股东提供了相对灵活的退出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今年首单主动退市的案例。3月21日晚,玉龙股份公告称,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现金流持续恶化,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公司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并申请股票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继续交易。
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玉龙股份拟通过控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13.20元/股,高于30日均价(12.12元/股)的8.91%。这一安排通过制度化的补偿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退出渠道,显著减少了中小股东的直接损失,体现了对中小股东的尊重。
“玉龙股份与中航产融的退市,既是企业自救举措,也是资本市场成熟的必经之路。”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表示,主动退市是企业在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后作出的自我淘汰的审慎决策,不仅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有效和理性保护,而且还有着维护资本市场长期和谐稳定、净化市场环境、减少“壳资源”炒作、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保壳续命”向“价值导向”转变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当“退市”不再被视为耻辱的标签,而是成为企业战略调整的有效工具时,市场才能真正实现“进退有序”。
从企业角度来看,玉龙股份和中航产融的主动退市本质上均是基于战略的理性选择,体现了从过去“保壳续命”思维到如今“价值导向”理念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打破了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只进不出”僵局,推动了企业估值向理性回归。刘志耕表示,虽然这两起退市事件在短期内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视角分析,其积极意义不容小觑。
主动退市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战略转型的契机,也为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投行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并非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企业与投资者共同探索价值重塑的新起点。通过主动退市,企业可以摆脱资本市场短期业绩考核的压力,将更多精力投入核心业务的深耕与长期战略规划的实施中。同时,随着制度完善与案例积累,主动退市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工具。
退市机制“双轨制”加速演进
A股市场退市机制正从单一强制退市向“强制+主动”双轨制加速演进。强制退市聚焦财务造假、持续亏损等“红线问题”,如*ST东方在锁定面值退市前,还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则更多体现企业战略选择,如玉龙股份与中航产融为缓解短期压力、聚焦长期转型而主动离场。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主动退市逐渐成为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的重要选择。《退市意见》明确提出,“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完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等并购重组政策,支持市场化方式的主动退市”“上市公司通过要约收购、股东大会决议等方式主动退市的,应当提供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等专项保护”。
证监会主席吴清也曾撰文强调,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后监管,加快完善退市过程中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制度机制。
主动退市的比例高于强制退市,被视为资本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随着现金选择权、中小股东权利保护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企业将能够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更加理性地选择是否继续留在资本市场,主动退市有望成为促进资本市场有进有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刘志耕表示,玉龙股份与中航产融的主动退市案例,是A股市场退市制度改革进程中的生动实践。它们不仅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也为资本市场的生态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主动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接受度的逐步提高,未来A股市场有望形成更加健康、有序的“进退”格局,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