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福建武夷山: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资产对于推动强村富民、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记者近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采访发现,近年来,当地以乡村振兴公司为载体,积极探索乡村资源“闲”转“资”、“资”转“贷”、“贷”转“产”三步转化机制,有力促进茶业、文旅、“乡愁”土特产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财增收、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远处山峦郁葱,脚下青草芬芳,与三两好友围炉煮茶…仲春时节,位于星村镇黄村村的网红餐厅“平川驿”游客不断。这个由闲置厂房、农房改造而成的文旅综合体项目,自2024年11月开门迎客以来,很快成了网红打卡点,深受年轻人喜爱。

这是星村镇探索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24年6月,由星村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入股的武夷山星村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建立资源清单的基础上,星村镇组建茶产业、文旅产业、地瓜粉丝产业振兴专班,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对辖区闲置资源、优质资源进行梳理、整合。

星村振兴乡村公司负责人郭丽华说,建立资源清单后,星村振兴乡村公司还主动将优质乡村资源进行自营或二次流转,整合发动人才、资金、厂房土地等资源参与茶业、文旅以及“乡愁”土特产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星村振兴乡村公司已流转10余处闲置厂房、农房,通过公建自营、公建民营、打包招商等方式灵活经营,成功打造了黄村网红餐厅、红星访客中心等一系列茶文旅新业态。郭丽华说:“每个项目所在村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都增加了10万元左右。”

不仅村集体受益,同样受益的还有农业种植实施主体。

2024年,星村振兴乡村公司通过实施撂荒地整治,将位于星村镇星村村一处261亩的农田进行流转,引进上海农业科技客商打造“藏红花+水稻”生态农业观光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试种20亩藏红花并成功收获,亩产藏红花500克,售价达到60元/克,每亩土地效益增加约1万元。

农田流转的结果,让星村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珍惊喜不已。余文珍兴奋地算了一笔账:261亩地每亩500元流转收入,5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每年总共可以增加13万元的流转收益。“除了土地流转收益,项目还带动100多个就业岗位。”

在盘活闲置资源资产过程中,流转招商实现分红是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发挥流转尚未招商资产的效益,星村镇积极与商业银行对接,努力让“资”转“贷”。

星村镇黎前畲族村生产的地瓜粉丝一直是星村镇重点打造的“乡愁”土特产,早在2020年,黎前畲族村就成立黎畲地瓜粉丝合作社,并注册“黎畲”公共品牌商标,但由于多种原因,该村地瓜粉丝的销量一直都上不去。

零散土地种植费力、成本高,产量还上不去,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怎样才能提高产量、节省成本、让地瓜粉丝更上一层楼,成为全镇的明星致富产品?这成为摆在星村振兴乡村公司面前的难题。

2024年11月,星村振兴乡村公司在充分调研村情民意后系统谋划发展方案,对接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邱永祥团队引进红薯先进栽培技术。

土地有了,技术有了。钱从哪里来?“无力着手”的困局,在“资源流转贷”实施后开始转变。2024年12月,星村振兴乡村公司将黄村村石源垅125亩山垅田、桐木小学等一次流转未招商的资源、资产打包抵押给农业银行武夷山支行,获得了200万元授信支持。

有了银行的信贷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后劲更足。“我们将首批到位资金用于地瓜品种试验、采购地瓜种植农机和粉丝加工设备。”郭丽华说,在“资源流转贷”资金投入带动下,占地4.5亩的黎畲地瓜粉丝厂全面动工建设,黎畲地瓜粉丝SC资质、绿色产品认证都在加紧申办中……

据了解,今年春节,黎畲地瓜粉丝已经全面使用新包装,并采取订单生产模式,目前正在对接大商超进行洽谈合作。与去年相比,今年黎畲地瓜粉丝价格提升了50%,平均每斤粉丝的价格增加了5元。

如今,星村镇茶产业、文旅产业、地瓜粉丝产业等生态产业已初具规模。星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王说,未来,星村镇将继续依托乡村振兴公司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努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更好实现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福建武夷山: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