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日前,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宣讲“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活动启动,理论专家、百姓宣讲员与文艺工作者将同台联讲。活动将持续至7月。
巡讲活动首站来到通州区运河之舟讲习所。“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有力见证。”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从理论的角度,全面梳理了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步伐,“当前,‘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正在书写,‘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亮点纷呈。”
文艺表演和百姓故事成为理论解读的生动注脚。单弦节目《长辛店的革命星火》,展现了北京红色文化的积淀。“大运河礼物”文创品牌开发者冯建革生长在大运河边,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大运河平安兽”文创,已经从通州走向世界。
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研究员黄仲山围绕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开讲述:北京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3个、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09个。
一曲《剪下生花》尽展非遗精彩。房山琉璃河遗址被誉为北京的“城之源”,市规自委房山分局干部林晓晶带来了一场跨越3000多年的对话:“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我们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出发。”
“作为负责街道文化工作的干部,我们要以‘绣花功夫’持续加强地区非遗传承与保护,推进非遗进社区。”聆听宣讲后,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办公室副科长代茹表示,要努力将大栅栏打造成彰显古都风韵、激扬时代精神的文化地标,为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基层实践样本。
本次特色宣讲团组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长城文化、北京中轴线、京产文艺创作、文明交流互鉴6支宣讲队伍,由首都高校教师、社科理论专家、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宣讲员和北京曲艺团演员组成。3月至7月,他们陆续走进本市理论宣讲示范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开展宣讲。云宣讲将同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