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4月1日,在“决战决胜 勇于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商大为介绍了沈阳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今年,生态文明建设赛道涉及14个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共开展四大行动,将实施14项重点工程。优化调整20条公交线路,盘活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危废、医废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等。
【绿色低碳】
市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出租汽车比例达到100%
开展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推进康平公司柳树屯200MW风电项目、华润电力康平300MW风电项目并网投运,加快推动沈阳全胜热电厂、沈西热电厂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康平旭阳风电送出等5项电网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
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加快铁西远景、新民金风等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及微控飞轮储能、辽宁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等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培育30户以上绿色制造企业,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单位达到200家,推广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25项以上,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争取达到550亿元,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
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推动中国航发黎明铁路专用线建设,新增和更新出租汽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完成地铁1号线东延线工程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优化调整20条公交线路,盘活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市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出租汽车比例达到100%。
在全面节约能源资源方面,今年全社会单位GDP能源消费量下降率不低于2.5%,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率分别不低于15%、14%,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污染防治】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
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空气环境质量提升方面,实施燃煤治理、臭氧污染整治、面源综合整治、移动源协同管控,确保我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
在水环境质量提升方面,实施重点河流断面达标攻坚行动,加强固定污染源排放管控,启动“美丽河湖”创建工作,确保全市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高于53%,持续消灭劣Ⅴ类水体,县级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
在清废净土方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建设“无废城市”,超额完成“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十四五”规划目标,危废、医废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
【生态修复】
实施退化林修复7.16万亩
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行动,全力改善沙化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做好废弃矿山治理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今年,实施退化林修复7.16万亩,联合申报废弃矿山治理储备入库项目2个,申报废弃矿山治理面积900亩,在康平县实施小流域综合项目1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14条,力争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5.94%。
【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
开展生态文明改革创新行动,全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践。
今年,积极稳妥推进沈阳市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工作,逐渐构建碳监测网络及碳排放监管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创建完成1-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强化科技赋能,建立专项绿色金融管理平台,开展碳配额主题扩围行动,力争新增绿色领域贷款投放200亿元,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