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许峰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重要活动令笔者印象深刻。一次是在贵州考察时对营商环境作出重要论述并首次提出“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一次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一次国内考察,一次国际会见,场合不同,却传递出同样一个重要信号:中国将继续着力打造开放型营商环境。
为什么说开放也是营商环境呢?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环境,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我国来说,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之义。因此,开放不仅是一种政策取向,更是一种营商环境。一个开放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投资,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促进经济繁荣,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对贵州来说,将开放作为营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开放带来的活力,在一定意义上比改革带来的活力还要大。未来,贵州如何营造开放型营商环境?笔者认为,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贵州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贵州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久久为功,逐步将“经济通道”变为“通道经济”,以开放型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提升贵州发展活力。
开放型营商环境建设,另一个关键词是“制度型开放”。同商品、要素等流动型开放相比,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更高层次的开放。贵州应进一步对标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在打造“贵人服务”品牌、推动放宽外资准入、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建好用好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等方面多出制度型成果。
贵州,这个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省份,正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在全球经济版图上展现贵州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