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花粉过敏的元凶可能不仅是花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许蔚冰

连日来,一段北京街头“花粉如烟”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视频中,春风拂过,空气中浮动的花粉如轻纱般弥漫,行人纷纷掩鼻避之不及,这一幕让无数过敏者心有余悸。随着气温回暖,北方地区正式步入花粉过敏高发季,医院皮肤科的患者持续增加。

3月30日,在本溪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周末值班的主任医师祝霞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花粉过敏已不再是季节性的小困扰,它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她的诊室里,患者们带着红肿的双眼、瘙痒的皮肤和连绵不断的喷嚏前来求助。祝霞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因花粉过敏而生活质量骤降的故事。

花粉过敏是免疫系统的“误判”

“医生,我的鼻子和脸痒得像被蚂蚁咬,喷嚏打到头疼,鼻涕止不住地流。”一位年轻女性患者的描述,几乎是所有花粉过敏者的共同经历。祝霞仔细检查后确诊:这是典型的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的症状常被误认为感冒,但两者的本质截然不同。”祝霞解释道。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而花粉过敏则是免疫系统对外界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当花粉颗粒随风飘入鼻腔、眼睛或口腔,免疫系统误将其视为“入侵者”,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引发喷嚏、瘙痒、红肿等一系列症状。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免疫系统的“误判”并非只是短期的不适。祝霞表示,如果不加以重视,花粉过敏可能逐步恶化为慢性哮喘、鼻咽炎,甚至发展为威胁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

花粉过敏的“战场”不仅局限于呼吸道。皮肤过敏者可能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难耐;眼部过敏则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持续流泪,经历一场“流泪的春天”。而对于那些免疫系统更为敏感的人群,花粉过敏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性反应,导致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害等致命后果。

当喷嚏与鼻涕成为春天的“标配”,如何区分感冒与过敏?祝霞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鼻子奇痒无比,多半是过敏,感冒不会引起鼻子痒。”更具体的区别方法是,过敏时的鼻涕多是清澈的,而感冒随着症状变化鼻涕逐渐浓稠;过敏时眼部、皮肤会出现瘙痒,感冒多为发烧、鼻塞、浑身疼等表现。

然而,许多人对花粉过敏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祝霞强调,花粉过敏的元凶并非只有娇艳的花朵,那些不起眼的树木和杂草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到了4月份,北方的杨树、柳树、榆树都将进入花期,生长时会释放大量花粉。这些微小颗粒随风飘散,无孔不入。”

更令人意外的是,室内并非安全的避风港。花粉可通过门窗缝隙、空调系统轻松进入室内,与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联手”,让过敏体质者防不胜防。“一位患者搬入新家后过敏症状加剧,最终发现是新换的地毯和毛绒沙发成了过敏原的温床。”祝霞说。

此外,现代生活中隐藏的过敏风险也不容忽视。某些化学纤维材质的衣物、含有香精的化妆品,甚至新买的电子产品外壳,都可能成为刺激皮肤的“隐形杀手”。

学会与花粉“和平共处”

面对这场免疫系统的“内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祝霞认为,花粉过敏的治疗与预防可以从3个层面入手:在花粉季到来前,过敏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提前使用药物或鼻喷剂,将过敏反应“扼杀在摇篮中”,“患者坚持两周后,喷嚏次数能从每天数十次减少到两三次。”

出门时戴上口罩、墨镜,甚至可以佩戴专门的防花粉面罩。归来后还要记得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面部,避免将花粉带入室内。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祝霞建议尝试免疫治疗,即通过逐步增加花粉提取物的剂量,让免疫系统逐渐适应,从而减少过敏反应,“一位患者经过两年的脱敏治疗,如今已能畅快地在花海中漫步。”

祝霞认为,食物是治疗花粉过敏的最好药物,“春季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坚果等。这些营养素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减轻过敏反应。同时,过敏者应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避免刺激本就脆弱的免疫系统……”

花粉过敏,这个春天的隐匿危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正如祝霞所说:“与其恐惧,不如学会与之共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花粉过敏的元凶可能不仅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