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尚兵
职业教育在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就业创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期,“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四大办学理念是对新时代航空类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与科学把握。其中,特色发展是根基,开放发展是视野,协同发展是机制,创新发展是动力,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框架。
特色发展:类型教育的价值重构与品牌塑造
特色发展是航空类高职院校办学的立足之本,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可从三个维度具体把握。
一是“行业特色”。这是航空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行业特色要求建立“产业—专业”动态匹配机制,将航空产业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构建“低空经济专业群”等特色专业集群,将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中的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等岗位能力标准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个性特色”。这是航空类高职院校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可通过实施“一院一特色”工程,建立专业群文化识别系统;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结合具体实际,推行“准军事化管理+职业素养培育”双轮驱动模式,培育具有航空特质的职业文化生态。
三是“区域特色”。这是航空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应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为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开放发展:高职教育的生态重组与资源整合
开放发展是航空类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只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才能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能力。
多元主体办学,丰富资金渠道。通过构建“政行企校”协同治理体系,联合航空公司、机场集团等航空产业主体,共建航空产业学院、航空材料创新实验室等特色平台。建立“三航联动”模式,即国家财政重点支持航空基础学科建设,民航发展基金定向投入适航人才培养,航空制造企业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支持复材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引入航空产业园区配套资金,力争形成“专项+基金+债券+园区”四位一体的航空教育投入体系。
推行开放办学,拓展教育资源。广泛吸纳国内外、社会各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数字孪生校园”,通过建立“航空工匠教学团”“产业教授流动站”“技能大师云工作室”,积极构建虚实融合的开放教育空间。同时努力打造覆盖飞机维修虚拟仿真舱、无人机蜂群控制云平台的立体化教学空间,争取形成“一机(数字样机)两翼(智能制造+智慧运维)三云(设计云、实训云、认证云)”的航空教育新生态。
加强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建立“蓝天丝路”国际航空合作网络,与知名航空院校、国际航空组织及龙头企业共建“空中课堂”。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绿色航空技术领域的科研协同创新,探索职教出海新机制,在输出航院职教标准的同时,建立国际产业人才培训中心,形成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范式。
协同发展:教育共同体的重塑与效能提升
协同发展是航空类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包括:
校企协同,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双螺旋”协同机制,由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开发活页式教材,实施“项目制”教学改革。建立“技术攻关联合体”,聚焦低空经济领域“卡脖子”技术,组建混编科研团队。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校地协同,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依托产教融合项目,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共同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活动,形成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校校协同,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加强航空类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中职学校合作,达成协调一致、运转高效、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以航空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3+3”“3+2”贯通培养的校际协调机制,共同打造校校协同新合力。
创新发展:模式变革的内生动力与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是航空类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航空类高职院校应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目标,形成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校城融合,构建科研与服务新模式。以航空强国战略为引领,锚定区域航空产业需求,打造“航润”校城融合工程,促进校城优势互补。根据专业优势和特色开展科研创新,联合地方政府共建“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创新区”。与城市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共建“低空实训基地”,实现学院发展与地方发展的深度融合。
多措并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航空类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托“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模式,对接企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通过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形成全链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多元共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引,将民航规章要求融入章程建设,构建涵盖飞行训练、机务维修等专业领域的制度矩阵。运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原理健全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空域运行风险预警系统、机务维修差错防御体系、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的“三维风险防控网”,实现院校治理能力与航空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发引擎”协同提升。 (作者为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