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如何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市这样做

转自:前线理论圈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我国城市在全球消费的吸聚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的重要决策部署。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要“全方位扩大内需,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北京“五子”联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力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北京将持续以提振消费为目标,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年,北京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商务部指导下,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总抓手,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承上启下“关键年”。紧扣“三个一”主线。锚定一套评价指标,依托商务部评价指标,加强市场研判和数据应用,针对性促进关键指标稳中有升。制定一组要点清单,印发2025年工作要点和新一轮“五个清单”,指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个建设期收好官。制定一个长期规划,出台《深化重点消费领域改革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意见》,指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一轮建设期开好局。紧抓“三个体系”实施。紧跟国家统一部署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市区联动优化设计促消费政策体系,形成叠加合力。进一步擦亮“京彩四季”活动品牌,统筹全市活动资源,营造“全城一节”消费氛围。推动全市50余个重点项目开门营业,吸引区域流量转为消费增量。

坚持多元融合,以更优供给激发更高需求。促进机制融合,建立宣传、商务、文旅、体育、文物、广电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行业资源共享,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打造一批样板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活动融合,聚焦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国际美食荟、北京国际灯光节等重点活动,围绕参加活动消费者在京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全方位丰富消费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一站式消费需求。促进场景融合,聚焦首钢园、奥林匹克中心区、副中心文旅区等重点区域,统筹好增量和存量关系,明确融合路径,推动区域商文旅体等资源有效联动。促进政策融合,优化政策制定,围绕载体升级、品牌打造、经营创新等,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融合。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消费动能加速转换。引领国潮消费,打造10个老字号聚集区,支持798-751艺术街区等打造国潮品牌展示平台,引导“北京礼物”主题店精品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时尚消费,围绕“提升秀场、提升论坛、提升奖项、提升展售”高标准举办北京时装周。创新数字消费。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云旅游、云展览、数字艺术等消费新形态,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力争直播电商纳统交易额达1.5万亿元。繁荣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在京设立,打造智能科技产品首发首秀平台,支持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产品研发和首发首试用。挖掘银发经济,加强养老服务技术研发、场景建设和推广应用,鼓励智能设备在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冰雪经济,支持延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高水平冰雪综合运营服务商,推动冰雪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

坚持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外市场循环互促。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推进试点企业“保税+消费升级”业务进展。加强京津冀协同联动,优化京津冀区域商贸物流产业布局,高水平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跨境消费提质升级。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大入境游产品开发力度,持续推进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持续优化离境退税商店空间布局和商业业态。

坚持深化改革,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优化消费市场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商贸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重点商圈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施提升;完善大型活动许可“一网通办”“一馆一策”,优化大型活动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持续降低安全管理成本。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面向民生消费领域的投资和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优化优质商业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提升消费领域信贷产品和服务水平。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名片。营造诚实守信经营氛围,支持举办商业服务业技能培训和比赛,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

作者:中共北京市商务局党组

文章来源:节选自《持续深化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前线》杂志2025年第3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储勇

网络编辑:张家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如何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市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