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公立医疗机构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
记者从江苏多家公立医院获悉,我省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已经取消门诊预交金。同时,多家医院也在加速推进便民惠民的就医结算新举措。
何为门诊预交金?顾名思义指的是患者在门诊或者办理住院之前,需要预先支付的一笔押金,以作为后续治疗费用的保障,和挂号费并不相同。据悉,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20世纪80年代医疗机构相继设立了住院预交金和门诊预交金。但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已有多地取消了门诊预交金。此次为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并限时清退患者已缴纳的门诊预交金。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以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多家公立医院均表示一直都没有收过门诊预交金。不过记者也从另一家公立医院获悉,该院过去在自愿原则下可以收取门诊预交金,但预缴数额由患者自行决定,其目的也是方便患者通过电话、网站、手机APP、自助机等渠道进行线上挂号缴费,减少患者在不同科室和窗口之间往返缴费的麻烦,提高就医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比如患者可以在医院就诊卡系统里存钱以便使用,但是目前已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值得关注的是,急诊(急诊留观、急诊手术等)等特殊情形,以及老年人等确有门急诊预交资金需求的群体,医疗机构经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后可收取预交金。同时,以下五种情形不属于门诊预交金,是可以正常收费的,不在此次停止门诊预交金范围内:一是门急诊预约挂号时,患者预交的诊查费;二是口腔正畸、血液透析、康复理疗、中医治疗、放疗、化疗、产检等按照疗程进行多次检查或治疗,一次性预交的资金;三是单位或团体为个人体检等情形预交的资金;四是实施日间手术、门诊手术、急诊手术前,患者在门诊检查时预交的资金;五是门诊特殊疾病等在门诊治疗按照住院政策报销的情形,患者预交的资金。
事实上,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只是医疗政策改革 “以人民为中心”的一处生动缩影。“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江苏各级医疗机构坚持探索医疗便民的破局之道。
据悉,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在告别门诊预交金的同时全面采用“诊间支付”和“线上支付”等付款方式助力患者智慧缴费、便捷就医。“患者可以在手机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移动程序进行预约挂号、门诊缴费、查看检验报告等操作。诊间开通扫码支付,即患者在医生诊室看完病后,扫描导诊单二维码,即可完成线上支付,无需再到收费窗口排队。”该院总会计师贲慧介绍。
而在南通市中医院,日前推出的“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也针对患者门急诊就医过程中反复排队缴费的痛点,使患者实现只需在当日就诊结束后一次性缴纳本次就诊的所有费用即可,尽可能缩短患者就诊时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则是在江苏省率先开展覆盖住院及门诊双需求的“先诊后付”信用就医便民服务新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为广大患儿和家属带来了更为高效、优质的就医体验。
【多说一句】用政策“温度”提升“幸福指数”,既须“破旧”也待“立新”
公立医院全面告别门诊预交金了,无疑是顺应当前层出不穷就医结算新方式的“破旧”。医疗便民利民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切实响应民生鼓与呼。江苏的实践表明医疗政策改革不仅需要政策破冰,更需地方创新。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包括住院床边结算服务、医保码无卡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等“立新”手段正日新月异地改变过去患者就医时来回奔波、重复排队、多次缴费、报销困难等痛点难点。
另一方面,好政策想要真正落地见效离不开完善配套风险防范措施。记者注意到,虽然“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医模式是大势所趋,但仍有部分医院在推广该模式过程中衍生“追资难”“垫资多”的顾虑。南京鼓楼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周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利用信用体系赋能医疗普惠还需多方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结合运行实际情况,才能扎实推进政策便民、惠民、利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