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区城区
生态丹徒
北汽麦格纳生产一线
世业镇开心休博园
辛丰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达蹦鼓”
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镇江高校园区
□ 张静 郑徒轩
有“形”之数见证发展之“势”——
过去一年,丹徒区GDP历史性突破500亿元关口,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百亿级产业集群上升至3个,全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创历年之最,省市科技计划立项个数、获批经费均列全市第二。
聚势延链,产业脉动更加强劲;强基固本,城乡融合共享利民;用心用情,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丹徒区全区上下接续奋斗、实干争先,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目标任务落实,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蓄动能、增后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丹徒新实践中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更美篇章!
强健项目“筋骨”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去年,在‘两新’政策的加持下,我们全年产销超8.1万辆,同比增长207%,产能利用率超全省平均,成为丹徒首家百亿制造企业。”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北汽麦格纳揽获镇江市、丹徒区两级表彰。企业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昆表示,今年,北汽麦格纳将瞄准10万辆目标、挑战12万辆,持续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镇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向上。
依托北汽这一产业链龙头,丹徒区正朝着强链补链升级、技术创新突破等方向不断迈进,助力生态汽车产业园跑出加速度。上党镇党委书记、生态汽车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张源之说:“我们制定实施了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8年,园区汽车及零部件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力争超过200亿元。”
坚持项目为王,擎起高质量发展顶梁柱。丹徒区正加快推进62个、总投资199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以“抢”的劲头攻坚项目质效,以“实”的担当夯实园区支撑。同时,该区将紧扣产业规划图谱,主动对接上海龙头,加快与苏锡常产业协同发展,更大范围内联动嵌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8个,总投资220亿元以上,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沃得新农机、比泽尔旋转压缩机等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持续向智造迈进;以恒顺醋业、中兴药业等为龙头的生命健康产业,正不断按下创新成果转化的加速键;以帝高力、崇佑等为龙头的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丹徒高新园以创建省级高新区为目标,致力打造全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高地。“我们将围绕今年12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用好专班服务、领导挂钩等工作机制,逐一问需问难、定标定策,确保项目建设全部进入快车道。”高新园党工委书记高超文说。
企业“出题”、政府“解题”,共同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2月12日举行的丹徒区“企业家沙龙”——2025年度重点产业项目专场活动气氛热烈。直击问题、现场交办、限时推进,真正做到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
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丹徒区数据局联合区委区级机关工委、区重大项目服务中心等9个职能部门,创新推出“巡回审批”服务机制,通过组建跨部门服务团下沉一线,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精准服务。2024年以来,该机制已服务重点企业53家,现场解决62项难题,推动多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相关经验入选2024年镇江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
释放创新活力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配合国家卫健委进行国内首次食品级再生聚酯材料的安全性挑战测试;首创的“废弃聚酯分子级连续回收示范平台”实现废弃塑料高质化原级、升级循环利用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携手高校承担“分子级聚酯再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科研项目,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在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次”“首创”“首个”层出不穷,得益于企业加速创新突破。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开山斧”“金钥匙”。“我们将加快传统产业提升焕新,鼓励传统企业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抱团发展,通过‘研磨’技术、‘嫁接’智能,全面焕发新生机。推动新兴产业量质并举,以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的加快落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丹徒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吴宏昱表示,该区将持续实施企业“梯队培扶”三年行动计划,促进30亿元、50亿元以上销售企业实现新突破。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改扩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在镇江恒顺醋业的智能工厂,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工厂管控体系如同一张无形的网,通过打通各环节的数据壁垒,构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智能生态系统。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公示名单,恒顺醋业打造的《食醋全流程价值链协同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应用前沿关键技术,推动传统食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丹徒区不断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做实与江大、江科大、省交通技师学院“校地合作”,加快升级科技孵化器、联合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去年底,丹徒区政府与江苏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共建新能源技术服务平台,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筑牢“三农”基石
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画卷
在丹徒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从茶园实时监测到农事精准管理,在为茶农提供更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示范园茶产业的竞争力。示范园以生态有机精品茶叶为主导产业,是镇江市最大的茶叶连片种植区,围绕农文旅融合,园区前瞻性优化基础配套、完善治理机制,以期更快实现“茶旅一体化、富美两相宜”。
用事实说话,以实绩作答——2024年,丹徒区实现种植面积、粮食总产“四连增”;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高至78%;实施市级以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1个、年度完成投资18.1亿元……今年,在稳固农业基础,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丹徒区将着力培优现代农业,围绕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休闲观光、农产品深加工五大方向,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宝堰镇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共建共享、同心共富“同心工程”,4名第一书记、6个村党委、20个合作社和36家党员示范户组建“同心合伙人”队伍,形成由“单个运行”向“融合共建”转变,为村集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金钥匙”。
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融合,鼓起“农民腰包”。丹徒区将稳步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持续推动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民合作社,壮大“新农人”群体,积极培育农村直播电商、数字赋能等新增长点。同时,迭代升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耕工程”,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确保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0万元。
让美丽乡村点亮“幸福生活”,该区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好传统村落申报和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推动村庄规划高标准落实;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乡村美丽宜居度;加快世业、茅山老区(丹徒区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绘就一幅水清、村净、景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办好群众心头事
民生“温度”彰显幸福“质感”
一张张民生实事“成绩单”,一桩桩摸得着的民生红利,一天天累积的“实在变化”……丹徒区以实干绘就了一幅带有幸福“质感”的民生实景图。
“智能马桶用起来太方便了,整个卫生间都干净清爽了。”今年76岁的刘洞明家住荣炳盐资源区曲阳村,在丹徒区民政局推进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中,他家安装了崭新的智能马桶,享受了适老化改造资金补贴。“适老化改造让生活品质都提升了不少。”刘洞明笑着说。
丹徒区为全区527户老年人家庭提供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服务,并按照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100%、80周岁及以上社会老年人补贴80%、60—79周岁社会老人补贴50%,上限均为每户3000元的标准,区民政局共拨付补贴资金155.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健身广场,爱上健身的村民越来越多。”在辛丰镇黄泥村马一组健身广场跳舞的村民周兴梅说。该广场规划了篮球场、步行道、健身器材区、儿童游乐区等,并配置了休息亭、路灯、公厕等功能设施。
“我们始终突出体育惠民工作,通过公共体育服务提质,全力做好群众‘身边体育’。”丹徒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全区一方面聚焦群众关注健身和健康的热点难点,在各乡镇(街道、园区)实施体育惠民提升工程,督促拆除整改老旧、损坏的器材场地;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进一步优化全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居民打造更加便捷的健身场所。
村民娓娓动听的歌曲演唱,文艺志愿团队精彩纷呈的舞蹈表演,舞龙舞狮团队惟妙惟肖的非遗表演……谷阳镇精心打造并连续举办了近20届的“双阳”文化艺术展演,是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的“草根春晚”。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研究确定了2025年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谷阳镇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群众文化基础,成功入选。
聚力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加码”。今年,丹徒区将着力实施“文化润民”工程,让各类“文化大餐”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百姓的“家门口”。积极拓展文旅驿站、非遗守望空间等新场景覆盖面,打造更多“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聚力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