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跨境支付服务商持续谋求支付牌照中。4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传化智联日前发布公告称,上海寻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寻汇”)已与其子公司传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化物流”)签署协议,拟以3.15亿元收购传化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化支付”)100%股权。
根据交易协议约定,传化物流应在2025年5月1日前,将传化支付的注册资本由16952.25万元增至2亿元并完成实缴。上海寻汇将在约定期限内,分四期支付收购款项。
公告还提到,本次交易尚需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如涉及),审批结果以及最终作出决定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股权转让中涉及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主要是因为上海寻汇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官网信息显示,上海寻汇是跨境支付品牌寻汇SUNRATE在中国境内的运营主体,其全球业务总部位于新加坡。
“支付新规明确规定跨境支付必须持牌经营,监管趋严是大方向。外资机构获得支付牌照流程会更复杂一些,上海寻汇此前也接触了多家有意向转手的支付机构。服务本土客户,相较于和支付机构合作,肯定是自身持有支付牌照更稳妥一些,能在节约结算成本的同时避免带来业务合规的不确定性。”有跨境支付行业从业者指出。
对于收购传化支付的主要原因和后续业务规划,北京商报记者向上海寻汇进行采访,上海寻汇方面回应称,本次收购是公司完善全球牌照布局的常规步骤,不论是中国市场抑或是东南亚、拉美、中东等全球不同市场,公司始终将合规经营作为首要原则,积极拥抱各国监管要求。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全球服务能力,为更多企业客户提供安全、高效、合规的服务。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跨境支付服务商持续谋求支付牌照,一方面是基于国内合规展业的考虑,而另一方面则是期望境内支付业务与跨境支付业务产生协调联动,共同推动支付业务实现更优发展。
根据人民银行官网信息,传化支付及其母公司自2015年12月起,通过债权债务承接方式,配合地方政府处置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风险事件,2017年6月人民银行才公示其获牌信息。当前,传化支付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
传化智联发布的公告中,对于传化支付近两年的主要经营数据也有披露。2023年、2024年间,传化支付主要经营数据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营收分别为4512.12万元、103.19万元,净亏损分别为2645.42万元、2545.91万元,公司净资产也从1.74亿元下降至1.35亿元。
回归到支付市场本身,在合规与竞争的多方压力下,支付市场持续出清,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注销的支付牌照已经达到100家。而在同一实控人只能持有一张同类型业务支付牌照的监管要求下,也有部分支付牌照被挂牌转手。近年来,已有多家跨境支付服务商完成了中国境内支付牌照的收购。
苏筱芮指出,近年来,国内支付机构“向外”延伸谋求出海跨境支付业务机遇,跨境支付机构“向内”拓展业务并补齐合规短板,“外延内拓”齐头并进的举措,表明第三方支付领域拥有广阔发展潜力,同时也意味着支付行业整体实力水平的提升。未来有望以支付带动消费、贸易增长,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充足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