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不知道今年重庆的夏天会如何,但来自俄罗斯的玛利亚·戈尔恰科娃特别喜欢重庆的夏季,那份热成为她眼中独一无二的重庆魅力,“重庆的夏天让我非常非常开心,因为我喜欢热!”
爱上重庆的“two hot”
玛利亚来自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高纬度、冬季漫长而严酷。“我不喜欢冷。”
严寒中的温暖如壁炉般点亮人心中的光,这些寒冷日子中对温暖的期待,给她的心中埋下了一份向往阳光的种子。“有阳光,我很开心。”在重庆的冬季,不少人认为一个月能出五天太阳就要谢天谢地了,虽然玛利亚也会像很多重庆人一样在微信状态上“等天晴”,但她依然认为“重庆天气很好”。她解释道:“俄罗斯的冬天也有太阳,但在阳光下依然会非常冷。”
重庆的热和辣是分不开家的,当提到对重庆食物的印象时,玛利亚毫不犹豫地表示:“很辣。”在这座无辣不欢的城市里,适应口味成了需要攻克的一道难关,“第一年来重庆的时候,外面的很多东西我都不吃,因为都特别辣。”她回忆道,“我妈妈来这里的时候,她几乎什么都不吃,只在家里做饭,就算是出去吃也要强调只放一点点辣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卖这一“懒人福音”, 玛利亚逐渐适应并接受了重庆的辣味,现在的她大部分时候都选择点外卖。
“俄罗斯的外卖比较贵,配送速度也会慢一些,这里的外卖就很方便。如果你去超市买东西,价格一对比,会发现外卖比较便宜。而且你们的饭菜搭配很健康,有蔬菜、有米饭,很有营养。最近我还迷上了重庆小面!”玛利亚表示,她偶尔还会主动去选择辣味的食物,“天气冷的话就会让我想吃辣的。重庆彻底改变了我对辣的承受能力——现在连俄罗斯酸汤我都觉得没味道了!”
“重庆简直像赛博朋克电影”
网上有人戏称俄罗斯人不喜欢笑是因为“冻牙”,但玛利亚解释道:“这其实是文化差异。我们对陌生人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因此不会轻易微笑。”然而,来到中国10年,玛利亚早已习惯了重庆人对她的热情。重庆的出租车司机们常以“你是第一个我载到的外国人”为理由,热情地与她搭话,甚至要求合影。
当然,玛利亚如此喜欢重庆,必定是因为重庆人民的热辣与她也有契合之处。虽然她对陌生人保持距离,但对想认识的人却十分热情。店员认为她是那种刻板印象中外向的外国人,正是这份热情,让玛利亚在重庆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让她找到了人生新的幸福。在一次朋友组织的派对上,玛利亚邂逅了来自印度的丈夫,两人最终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现在,玛利亚的丈夫在大学担任教师的同时,也会和玛利亚一起经营咖啡店。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对重庆这座城市情有独钟。当被问及喜欢重庆的原因时,玛利亚的丈夫说:“重庆的街道24小时都热闹非凡,嘈杂却又充满生机。还有哪个地方能在凌晨3点欣赏到雾气、山峦和霓虹闪烁的摩天楼,一边吃着小面,一边听出租车司机大喊足球?简直像赛博朋克电影!”
玛利亚喜欢动物,因此开了一家宠物咖啡店。店员说:“天气好的时候,外面遛狗的人一群一群的。”然而,重庆的动物似乎也带有热辣的属性,给店里带来过不少“小麻烦”。店里没有门的吧台成了小狗们撒欢的乐园,店员笑着说:“有些不太乖的小狗会冲到吧台里‘吓’我们,横冲直撞、翻垃圾桶,甚至刨我的饭碗。”尽管这些毛孩子给店里的经营带来了一些小插曲,但正如辣椒曾让玛利亚感到不适应,却又在冬天带来温暖一样,这些小动物也给她带来了欢乐。她认为比起戏剧性的冲突,动物朋友们用更多的拥抱,让她感受到了这座热辣都市中的一份特别的温暖。
在重庆,玛利亚构建了一对对“双箭头”,编织了一张属于她的热辣关系网,将热情与温暖在身边双向传递。
“没想到重庆的外国人这么多”
2015年,刚大学毕业的玛利亚在西班牙寻找机会未果后,在几位定居重庆的俄罗斯友人推荐下来到重庆。
在俄罗斯从事翻译的经验让她在朋友的介绍下顺利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她的学生主要是一些中学生,玛利亚对他们的印象是“很累”“上课比较多”。“我以前在俄罗斯上学时,下午两点吃完饭就可以回家做作业,晚上自己安排课程;但你们每一节课都要备课,还会上网课,甚至晚上上课到九点。”玛利亚表示,很多人学习英语时,存在不敢开口的问题,尽管现在的她已不再担任这份工作,但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英语,她每周都会在她的咖啡店开办英语角。
这家咖啡店也成为了她与重庆人沟通的一座桥梁,不同职业、年龄、性格的人来到这里,有些人唱歌、有些人讲自己的故事……因此谈到对重庆人的印象时,她还说:“大家都很有个性,有自己的表达。”
谈到重庆咖啡与俄罗斯咖啡的不同时,她说:“我在这里尝到的咖啡大部分是那种普通的咖啡,比如拿铁。但俄罗斯的咖啡不太一样,俄罗斯的咖啡通常会加入奶油、坚果和其他的东西,还会自己做酱料。而俄罗斯的茶水也更喜欢放水果。”因此,她选择将经营咖啡店作为自己的主业,让重庆人感受俄罗斯风味。
她将大学学习的国际贸易知识与在重庆学习的中文知识相结合,不断寻找机遇。与此同时,她也感受到在重庆像她一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在我搬到这附近前,我没有想到这附近会有这么多来这里工作的外国人。一些外国人的中文真的很好,他们明明看到我是外国人,却还用中文跟我说话。”
当咖啡店出现突发状况,玛利亚总是保持着好心态,也许这也是她适应重庆生活的秘诀之一。“她是刻板印象中很‘chill’(随性)的外国人。”店员这样评价她。
“在重庆很舒服,我不回去了”
在玛利亚初来乍到时,远在俄罗斯的家人也曾一直问她什么时候回家。那时的她就对不了解重庆的家人说:“在重庆很舒服,我不回去。”
在重庆生活了10年,逐渐增多的商圈、越来越方便的外卖和交通,都在加深她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在俄罗斯,我们没有这么便宜又方便的打车方式。而且我们家附近能吃饭的地方很少,在重庆吃饭非常方便。”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她还提到:“重庆的景点之间离得很近,景色也很美,在俄罗斯如果要去另一个景区,要开很久的车。”
运动也是她在重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上我会沿着中央公园附近的河流跑步,那是重庆最好的景色!周末我还会去南山做瑜伽和远足。”3月23日,在朋友的邀请下,玛利亚参加了重庆女子半程马拉松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运动,为了准备这次活动,她还进行了每周跑步4次的训练。谈到对这次活动的印象,她说:“这是痛苦但又是史诗般的马拉松!”这个印象不仅来自雾蒙蒙的天际线,还来自重庆的人情味,“人们在旁边为我们大喊‘加油!’,一位街头小贩还在比赛中递给我冰豆花,我认为这是真正的重庆之爱。”
现在,玛利亚的家人也爱上了这座热辣的城市,不再催她回俄罗斯。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充满机遇和激情的事业一起构成了她在重庆站稳脚跟的基础。重庆为她提供的舒适圈,也给了她探索中国大好河山的底气。她以重庆为基点,感受着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赞叹着中国的美好。重庆的魅力让一个向往热的俄罗斯人在这生根发芽,感受过中国各地的魅力后,玛利亚依然选择回到重庆。
文/王丽晶、刘祖希、常译心、苏泇汶、张新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