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元昊 王凯 烟台报道
在2025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上,山东高校正呈现出“政校企深度链接、供需两端精准适配”的新图景。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地,烟台理工学院以一场7000份简历投递量、万余岗位推荐、多学科对接新兴产业的人才展会,为观察区域就业生态提供了鲜活样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深入烟台理工学院春招现场,解码政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追踪产教供需匹配的破题路径,记录毕业生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成长轨迹。
政校企三方联动
构建跨区域引才新格局
3月29日上午,烟台理工学院开展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系列活动。活动以“留在烟台 青春无忧——千企万岗进校园”为主题,包括大型招聘会、政校企座谈会及莱山区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推介会三大板块,将传统招聘会升级为覆盖职业发展全周期的就业赋能平台。
活动吸引了220余家优质企业进驻,涵盖金融、信息技术、机械、智能制造、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岗位超800个,人才需求总量突破万人,充分满足多学科差异化的求职需求,为学校5000余名毕业生搭建起高效对接的就业桥梁。
烟台市人社局、莱山区领导、烟台市各县市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来校指导就业工作,并与企业对接洽谈、推介毕业生。截至当天下午,招聘会现场共投递简历七千余份。
招远市人社局人才服务科科长安杰表示,此次由人社局牵头,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毕业生情况严格筛选的8家企业,为招聘会带来了80多个优质岗位,其中许多烟理工校友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安杰表示,以校友为纽带,搭建企业与母校、与毕业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实现了精准对接和双向赋能。
新兴赛道成求职热点
AI赋能择业观迭代
“我一大早就过来排队。”应届毕业生任恬恬趁着排队等待的时间,翻看着单位的招聘信息。老家在德州,学习自动化专业的她,考虑留在烟台工作,“希望单位提供五险一金,最好也能为外地学生提供食宿。”
随着DeepSeek等AI工具的普及,AI工具在招聘会中得到广泛应用。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刘霁晨表示,自己预先利用DeepSeek等AI工具获取信息和优化简历,在招聘软件上了解行业需求和岗位待遇,之前比较重视企业规模,现在认为企业制度和保障也十分重要。
山东国大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为毕业生提供五险二金和食宿保障,来自华域视觉科技(烟台)有限公司人资的吕菁菁介绍,本次招聘需要专业对口,公司为求职者准备了丰厚的薪资待遇,除了为入职人员缴纳社保、五险一金之外,还提供免费的班车、体检、员工餐,以及提供内部购车优惠等福利,毕业生入职后综合薪资可达7000元以上。
吸引同学们关注的不仅是企业给出的薪资待遇,不少热门行业的工作机会也让求职者“心动”。招聘现场,一家主营无人机低空飞行业务的公司吸引了求职者的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小刘排队等待着咨询。“我非常喜欢无人机,低空飞行也是未来发展的热门,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跟无人机飞手相关的工作。”在他看来,就业选择过程中,选对行业很重要。
职业生态闭环构建
全周期培育应用型人才
在招聘会现场,烟台理工学院校长于光辉表示,学校不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深化“城市+高校+企业”协同模式,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育人生态,推进全过程就业、全员促就业、全方位服务就业,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他勉励毕业生,要根据所学专业和兴趣,制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在招聘会现场,同步举办了烟台理工学院政校企座谈会和莱山区2025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推介会,烟台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盛国军在致辞中鼓励毕业生积极主动投身企业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校长助理李洁为重点企业代表颁发了大学生职业指导校外导师聘书,进一步密切了校地校企合作,深化协同机制,搭建人才供需对接高速通道,以更精准的政策支持,更优质的岗位供给和更完善的就业服务,持续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烟台理工学院校长 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