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盈利榜:谁在超车、谁在滑坡?(附表)

(来源:简盈财观)

首发/简盈财观

公众号/Jian Ying Cai Guan

作者/齐思

编辑/FENGLING

一年一度的年报季,来了。

公募基金行业,除了拼管理规模,就是看营收和利润了。

这几年,股市不怎么争气,基金赚钱效应消减。

基金不赚钱、基民不赚钱,叠加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基金公司的日子异常难过

有人说,公募基金进入“前所未有的行业寒冬”。

回顾2024年,股市跌宕起伏,年初急跌与9月末的急涨,都令人印象深刻…

指数基金大崛起,权益基金分化,叠加固收业务及海外市场风云变幻,深刻影响着中国公募基金的行业格局

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年报,“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人,「战绩」要揭晓了。

几家欢笑几家愁,当然,愁的是大多数

首先说明,并不是每家公募基金都会公布经营数据。

截至3月底,四十家基金公司披露了2024年经营业绩。而它们之所以披露,是因为其与上市公司有关联关系,必须对公众披露。

所以,这是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且,各家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口径有所侧重。

简盈以净利润数据为依托,就已公布数据做了简单汇总。

今天我们来一览下整个盈利榜,并着重中小公募基金:

谁是逆势增长的黑马?谁在弯道超车?哪些基金公司净利缩水?谁的业绩在滑坡?

- 1 -

公募巨头们,2024年赚了多少钱?

简盈简单聊了9家一年赚超15亿的基金巨头们,

它们赚钱,各有各的绝招。

易方达实力演绎“强者恒强”,凭借“大而全且无明显短板”的业务结构,叠加降本增效稳守第一

南方基金与华夏基金,在增收和控费中,争夺激烈。

工银瑞信和广发基金,净利润都在“20亿俱乐部”,前五家都算是净利润增长的模范生。

富国基金和招商基金,明显受主动权益影响大

汇添富基金,「降本增效」的“狠角色”。

2024年汇添富在收入下滑和成本下降中,硬是压出了一个利润“剪刀差”。

- 2 -

公募基金2024,谁在超车、谁在滑坡?

先来看看上面的续表。

中小基金的日子,没那么好过。

尤其是,依靠主动权益基金的,影响尤其严重,不乏净利润下滑超过40%的例子

当然,也有增长黑马和弯道超车的案例。

- 3 -

交银施罗德,净利润连跌三年

如果来看净利润5亿以上的基金公司。

去年ETF大发展,华安基金“喝到的汤”不多,营业收入和利润双降,2024年赚了9.1亿元。

建信基金,依靠强大的固收,表现的相对较稳,利润降了4.4%,全年赚了8.44亿元

在这个梯队中,最值得说的是交银施罗德和华泰柏瑞,都是鲜明的代表。

交银施罗德,深受「权益困局」影响

作为「权益大厂」交银施罗德,在2020-2021那轮基金大发展时代颇为风光

交银施罗德的净利润也从2018年的4.78亿元,飙升到2021年的17.86亿元。

当年,同是银行系公募基金,招商基金净利润16亿元,建信基金净利润11.55亿元。

转身之间,辉煌已变成历史

此后,交银施罗德净利润“三连降”,如今已跌出“10亿俱乐部”,2024年全年赚8.79亿元。

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冲击是规模缩水及基金降费

2024年,尽管下半年A股市场回暖显著,不少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修复。

但是这一波上涨中,投资者像“多年媳妇熬成婆”,回本就卖,越涨越赎回,并且将目光更多的转向ETF。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叠加公募基金降费改革,权益大厂首当其冲。

交银施罗德在布局上过于倚重主动权益基金,没有抓住这两年规模增长较快的固收类、ETF等产品线。

从根本上来说,曾经的主动权益业务“进攻性”太强了,交银施罗德忽视了系统性稳定的重要性

如今,

阵痛期的交银施罗德基金表示,在积极搭建更多元化的产品体系,除了权益投资外,也在发展固收和被动指数产品。

更多相关内容:

- 4 -

华泰柏瑞,一匹“增长黑马”

靠「ETF大厂」而闻名,华泰柏瑞,2024年再放异彩。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一只ETF规模就超3600亿元,全市场规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

它凭一只产品之力,撑起了中国10%的ETF规模

伴随着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狂飙,华泰柏瑞整体管理规模稳步攀升,行业排名「大跃进」。

目前,华泰柏瑞管理规模,大跨步的挺进了行业前十,位列第八

华泰柏瑞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23.13亿元,暴涨31.6%;净利润飙升45%,达到7.3亿元。

今年的华泰柏瑞,就像被「泼天富贵」砸中的幸运儿,妥妥的一匹“增长黑马”。

只不过,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依赖症」太严重了

2024年11月,大型宽基ETF集体降费,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内,只是对去年的管理费收入影响甚小(毕竟只降了1个月)。

而今年,ETF降费冲击,影响整年。

华泰柏瑞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势必承压。

另外,

即使华泰柏瑞凭沪深300ETF规模排进“非货”前十,圈内也很难将它视为行业一线公募公司(只算是ETF大厂)。

华泰柏瑞ETF业务规模领先,但它的综合竞争力并不明显。

如今,重新思考战略布局及业务转型,是当务之急。

相关内容:

- 5 -

「权益困局」下的它们

2024年,深陷权益困局下的基金公司,并不是只有交银施罗德。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明显,叠加公募基金降费改革,对部分公募基金受影响颇大。

信达澳亚、东方红资管、万家基金等多家公司深陷其中。

信达澳亚基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44亿元,净利润1.01亿元,与2023年相比,分别下滑31.24%、42.11%。

信达澳亚,净利润直接下滑超4成,成了极端案例

除了收入下滑外,大概因为信达澳亚,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并没有很好的控制运营费用。

比如,信达澳亚推进“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希望将固收及“固收+”业务线发展成另外一个业务支柱。

只能说,希望信达澳亚面临的困难是暂时。

万家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17.79亿元,净利润3.27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9.31%。

东方红资管,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0%,净利润下滑32%。

这类布局单一的基金公司,这一役,受伤很重。

- 6 -

突围的佼佼者,靠什么

如果说,ETF大发展是华泰柏瑞、华夏基金、易方达等大厂突围的利器。

那么,更多中小公募基金突围,就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比如,依靠“债券牛”等固收业务逆势增长的中银基金、兴业基金…

还有,依靠REITs等创新业务异军突起的,比如中金基金、国泰君安资管

中金基金是个更为鲜活的案例。

中金基金,2024年净利润1.09亿元,盈利首次过亿,猛增了170%。

要知道它2020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4323.65万元、152.55万元、2159.31万元、4044.04万元。

中金基金,2024年末管理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至2073.3亿元,同比增长63%。

它主要是靠公募REITs特色业务突围,2024年中金基金新发5只公募基金,其中三只是REITs。

- 7 -

结语

很明显,2024年基金行业整体格局维持强者恒强。

头部公司如易方达、华夏等依然稳坐钓鱼台,但中小基金公司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公募大厂们的竞争策略,都是多元化业务,构建更丰富、更全面的投资板块,以期搭建一个更稳定的运营系统

而,中小型基金公司“守成”太难了,差异化路线,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当然,很多尾部基金公司,还在艰难求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盈利榜:谁在超车、谁在滑坡?(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