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已经离开我十几年了,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失独老人和孤独症患者等困境儿童。”4月2日,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浦东新区孤独症日主题活动暨流动儿童、孤独症儿童关爱项目发布仪式上,83岁的杨奶奶自愿捐赠100万元,用于在浦东新区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蒋薏专项基金”,为困难儿童及失独父母的关爱帮扶注入资金动力。
杨奶奶的慈善故事
一头银发梳得齐齐整整,黑色小西装搭配素雅的丝巾,杨奶奶退休前从事统计工作,说话柔声细气、面容慈祥,只是和记者说到女儿,目光里仍是难掩悲伤。“女儿是名70后,曾在电台、报社工作过。她性格开朗可爱,用通俗的话来形容,那就是‘男女老少富贵贫贱’都很喜欢她,也是我们全家的开心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女儿26岁的时候确诊患病,病痛折磨了她多年,全家人悉心照料她、四处求医,但最终仍悲痛无奈地看着女儿离去。“尤其是陪伴女儿最后的日子里,我心里难受极了,但在女儿面前还得强颜欢笑,希望她在天堂能少些痛苦。”
女儿离开后,7年前,杨奶奶的老伴也去世了。现在老人独自居住在长宁区。“女儿去世后,我几乎很少和外界打交道,也避开熟悉的同事朋友等,就怕别人问起家里的事情。”杨奶奶患了青光眼,过马路看得也不太清楚,更是深居简出,请了个阿姨帮忙烧饭。
虽然遭遇人生不幸,但杨奶奶心存善念,总想着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做点什么。“在我看来,善是人的本性。我这个年纪风风雨雨走过来,更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真的需要有爱心,要多做点好事。”杨奶奶说,本来想成立个人基金,但打听下来,程序较为复杂。经过朋友建议,她决定将资金捐献到上海慈善基金会,成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蒋薏专项基金”,以女儿的名字命名,“成立这个慈善资金,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是对女儿的纪念,对我也是一种安慰;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人支持,让更多人能得到帮助,所以今天我第一次鼓足勇气公开站出来。”
杨奶奶介绍,这个专项基金主要关注的是失独老人和困难儿童这两个群体,“因为一老一小是最需要帮助的”。在她看来,失独老人未必经济上都困难,希望对他们精神上有所慰藉。对于困难儿童,比如自闭症等特殊情况,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阻碍,“这些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快乐地长大。”
开展特殊儿童服务关爱项目
当天,浦东新区民政局正式发布2025年度两个特殊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家在浦东”流动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和“星星港湾”孤独症儿童关爱项目。从今年起,浦东新区将统筹利用各类慈善资源,全覆盖开展流动儿童、孤独症儿童服务关爱项目,切实推动《上海市流动儿童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上海市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主要任务》“两张清单”落地见效,让这些特殊儿童群体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保障,获得更多的关心与呵护,持续推动浦东新区儿童福利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浦东新区街镇儿童福利工作站揭牌仪式。该工作站将依托街镇未保站,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政策咨询、帮扶申请等一站式服务,筑牢特殊儿童关爱服务的基层根基。此外,在仁德基金会、联劝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困境儿童筑梦同行”项目、“流动儿童宝藏小屋”项目将在浦东落地,为浦东新区开展服务关爱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未来,随着各类服务项目的稳步推进、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力量的持续汇聚,浦东新区将为流动儿童、孤独症儿童等五类特殊儿童群体打造更加温暖、包容、平等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绽放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