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一线考核“考”出新气象
在一线大力培塑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实干实效作风,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健全政治素质考核上,成都结合实际建立政治素质清单,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维度设置29项指标,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检验干部政治素质的试金石,让干部政治素质具体起来、鲜明起来。
“同时,成都出台《加强在重大斗争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实施办法》,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立园满园’等重点任务,从正反两个方面考核干部实绩实效,引导干部扛牢全省经济发展‘主引擎’‘压舱石’重任,在一线考核的有力推动下,一批精兵强将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集结。”该负责人谈道。
2024年9月以来,累计走访服务企业7.7万户、解决问题诉求2.52万件、“急难愁盼”问题办结率达99.5%……这是成都营商服务的数据,而这背后是各级干部常态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的成果。
突出一线火线
考准考实干部实干实绩
还有不到130天,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正式拉开帷幕。在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办公地,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综合处副处长陈凉正忙着一系列筹备工作。他说,“筹办成都大运会、成都世运会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成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成都久久为功、接续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主战场,我将带着大运会筹备组织经验,更好地做好世运会的相关工作。”
像陈凉一样在工作主战场奋斗的干部,不仅受到同事认可,也是组织部门关注的重点。“我们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多到一线、深入基层,在工作主战场、发展第一线了解干部,考准考实干部实干实绩。”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深入一线考核?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采取跟踪考察、实地察验、蹲点调研、列席旁听等方式深入大战大考一线,看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重大任务的担当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事例评价干部。
“成都大运会期间,我们围绕赛事侧、城市侧各项任务,细化15项正面事项清单、13项负面事项清单,组建8个考察小组,全覆盖下沉大运会执委会94个部门和场馆,持续3个月开展蹲点调研,累计参加调度会、测试赛等各类会议和活动116场次,召开线上线下考察组专题研判会61次,发现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市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同时,成都也重视开展平时考核,在市管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日常谈心谈话、走访调研,在处级及以下公务员中每季度开展一次考核、全年考核4次。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效衔接,与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结果相结合,全面了解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目标督查等部门考核情况,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全面地评价班子运行和干部表现情况。
聚焦发展质效
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4月3日上午,成都医学城管委会安全环保部部长黄承润按照计划来到园区,向企业安全负责人了解近期企业生产状况和提升本质安全等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这是黄承润在新岗位工作的一个切面。作为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记三等功的干部,他去年底从应急管理战线选派到产业园区锻炼,主要负责园区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和信访维稳等工作。
“紧扣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我们以综合考核为抓手,把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紧密衔接起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鲜明树立激励担当作为导向,引导干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塑造城市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同时,多方位多角度关心关爱干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产业园区发展上,成都制定出台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监测预警,全力以赴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据统计,2024年全市GDP达到2.35万亿元,同比增长5.7%,产业园区正加快成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近年来,从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获得国家、省、市表彰奖励,超过70%以上来自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一线火线,广大干部的荣誉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提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