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外,特朗普再次举起了关税大棒。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什么叫“对等关税”呢,按照他的逻辑,这么多年其他国家一直在关税问题上占美国的便宜,所以现在他要采取“对等”措施,向贸易伙伴加征关税。
他的措施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首先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同时面向部分对美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比如对越南征收了46%的关税,对柬埔寨征收49%的关税。此外他还重点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但对于一些美国没有的能源和矿物,则不受“对等关税”约束。
这套操作总结起来就是:我不是针对哪一个人,我是针对在座所有人,也就是说要挑战全世界。而他对不同国家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原来只是用美国对该国家的贸易逆差除以从该国的进口总额,他认为这一数值就是这个国家从美国占去的便宜。
这果然很“特朗普”,这套让人无语的算法所表现出来的常识水平,其实和他“注射消毒水能治新冠”等系列言论如出一辙。他这么做的目的表面上是减少贸易逆差,其实背后还是希望能通过关税威胁,迫使相关产业回归美国,实现制造业回流。所以他反复强调,如果企业到美国投资办厂,就没有关税了。
制造业并不是一群羊,鞭子指向哪里就转移到哪里,尤其是中高端制造业的流动与诸多因素相关,一个国家要想吸引制造业,要在很长时间里花很大力气去为制造业完善投资条件。如今美国在基础设施、产业链、劳动者素质、生产成本等方方面面,都不具备制造业回流的条件,想仅仅靠提高关税就管用,也是异想天开了。
即使特朗普政府后续采取一些扶持制造业的政策,其效果也将是缓慢的,恐怕制造业回流这股“远水”还没盼到,美国就要面临“近火”的烧灼。
美国的贸易逆差大,也就意味着有大量商品需依靠进口,而在短期之内突然大幅提高关税,又没有新的进口来源地代偿,只能由消费者买单,推高国内本已高昂的通胀水平。美国广大普通阶层的忍耐度有多高,特朗普二次上台时的人气还能消耗多久,都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同时与全世界对抗,必然引发他国的“对等措施”,目前多个国家都表示要实施相应的反制。届时在内外压力的夹击之下,特朗普政府将何以自处,只有他自己知道了。特朗普的“对等措施”宣布后,美国股市应声下跌,一些专家预计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约为40%,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这反映了众多冷静的美国人的看法。
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特朗普执政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躁进、侥幸和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这一方面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有关,掌管自家企业可以当“霸总”,但管理国家毕竟不同。而另一方面,在这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背后,其实能看出他作为美国总统的焦虑和无措。
作为一个长期“在野”的人,特朗普确实看到了美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所以他可以利用这些“痛点”撩拨民众情绪,两次登上总统宝座。但看到问题并不意味着能够解决问题,所谓“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庞大国家而言,更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过扎实改革才可能逐步解决问题。
但这么多年来,美国国内文恬武嬉,很多改革的最佳时间已然错过。特朗普骤然上台后也发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美国的政治制度也不可能给他太多时间,于是只好出一些“翻烧饼”、“掀桌子”式的险招、怪招,希冀挟美国霸权之余威,以“谁也别想好过”的方式捞一些好处。
这样的招数第一次用或许能唬人一下子,但用得多了边际效益会迅速衰减,而他一再使用,更表明其技止于此。面对一个表演者,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然后静静地看他表演,至于演完之后如何收场,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