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蚌埠新闻网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谢勋章)“900克黄金,可不少一笔小数目。”近日,两起以“金包银”冒充黄金的诈骗案件,在市公安局淮上区公安分局责任区刑警一队内引起了高度关注。随着犯罪嫌疑人王某被检察机关批捕,这起持续三个月的黄金抵押骗局终于水落石出。
真火难辨的“黄金”陷阱
今年2月,两起以“金包银”冒充黄金的诈骗案件,堆在了市公安局淮上分局责任区刑警一队民警韦猛的案头。他随即展开调查,并决定合并办案。
“他有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黄金?”面对韦猛的疑问,受害者张某和金某表示,王某总能编出令人信服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最终都成了他行骗的幌子。
去年12月,王某以“朋友急需汇款,需用黄金抵押”为由,多次向金某和张某抵押所谓的“黄金”。金某表示,他最初对王某的抵押行为并未起疑,因为用火焰枪灼烧后,这些“黄金”的成色看起来并无异样。而且,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暴涨,他以为就算王某不来赎回,自己也不会亏本。张某则出于赚取利息的考虑,同样没有仔细甄别这些“黄金”的真伪。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逐渐失去了联系。金某和张某在意识到可能被骗后,纷纷将手中的“黄金”送到金店进行破拆检测,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些所谓的“黄金”竟然都是金包银!
警方雷霆出击抓捕嫌犯
为了尽快将王某抓捕归案,韦猛展开了细致的侦查工作。案发后,王某自知穷途末路,躲藏了起来。经过综合研判,警方初步锁定了王某的藏匿地点。
“王某的反侦查意识还挺强,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韦猛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自信与坚定。为了逃避侦查,王某长期依赖外卖服务,尽量减少外出,行踪飘忽不定,试图在城市的缝隙中寻找藏身之处。然而,这些伎俩在警方的精心布控和蹲守追踪下,显得苍白无力。
“别动!警察!”警方通过对王某的生活轨迹、社交关系以及资金流动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逐渐锁定了他的藏匿范围。最终,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公寓楼内,警方成功将王某抓获归案。
“我知道自己迟早会被抓的,但没想到这么快。”王某在抓捕现场表示,“我后悔莫及,但已经来不及了。”“金包银一克50元,我转手800元每克抵押出去。”在审讯室内,面对如山铁证,王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诈骗所得尽数用于赌博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王某,初中学历,无固定职业,诈骗所得的钱款大部分都转入了赌博账户。
原来,他早已沉迷于网络赌博,三年时间里赢少输多,欠下了巨额债务。为了翻本和偿还赌债,他打起了诈骗的主意。他拿到钱后,除了还赌债外,还用于高额消费和支付一部分利息来骗取对方的信任。
警方在梳理王某的银行流水时还发现,他的诈骗行为并非偶然。他甚至曾将银行卡借给他人从事网络诈骗活动。“家里已被他掏空了。”目前,王某家人代为偿还了张某20万元,但明确表示无力继续赔偿。
“网络赌博害人害己,更让身边人付出惨痛代价。”韦猛提醒广大市民,在进行贵金属交易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检测和鉴定。同时,也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尤其是当涉及到金钱交易时更要谨慎行事。“越是熟人越要守住风险底线。”韦猛说。
目前,王某因涉嫌诈骗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