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悲伤存在着诸多误解。当悲伤悄然而至,人们往往将其视为一种需要迅速驱散的负面情绪。我们会听到诸如“不要哭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振作起来,不要沉浸在悲伤中”这样的话语。这种对悲伤的回避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悲伤是一种软弱、一种不应有的情绪。然而,英国学者海伦·拉塞尔一直提倡,悲伤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它和喜悦、愤怒、恐惧等情绪一样,是生命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不能否认、躲避甚至替换这种感受。为此,他写了一本名为《学会悲伤》的著作,从根源讲述人类与悲伤的故事。
作者以自己胞妹夭折的经历为例,生动地描绘了悲伤在那一刻的降临是如此自然且强烈。她没有选择压抑这种悲伤,而是让自己沉浸在其中,去感受那种深深的痛楚。通过这一经历,她让我们明白,悲伤并非一种需要被克制的情绪,而是一种需要被正视和接纳的情感。当我们试图压抑悲伤时,它并不会就此消失,反而会在内心深处积聚,最终可能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悲伤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当我们经历失去亲人、朋友,或者遭遇重大挫折时,悲伤会触发我们身体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食欲缺乏等。这些反应是身体在告诉我们,它正在经历一场重要的情感风暴。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悲伤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它能够让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目标,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书中艾米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佐证。她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失去了挚爱的丈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悲伤沉浸之后,她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她深刻意识到,丈夫的离去虽然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也让她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每一刻时光。她开始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慰藉那些同样经历着失去亲人之痛的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找到了生命的新意义,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蜕变。正如海伦·拉塞尔所言,“悲伤是对生命的一种致敬。”它让我们在失去中更加珍视曾经拥有的一切,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生命的可贵和无常。
悲伤,还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契机。它如同一面镜子,促使我们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从而激发我们改变现状的动力。海伦·拉塞尔在书中坦诚分享了自己失恋后的经历。那次失恋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悲伤泥潭,但她并没有被这种悲伤所击垮,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感情经历,深入剖析自己在恋爱关系中的问题所在。她开始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如何处理情感冲突,最终在后来的感情生活中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此外,悲伤还具有增强我们同理心的神奇力量。当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悲伤的洗礼,我们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人的痛苦和挣扎,从而更加愿意去关心和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书中提到了一位志愿者。她在经历了自己母亲离世的巨大悲痛之后,深刻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那种切肤之痛。于是,她开始在医院里做起了志愿者,陪伴那些临终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安慰和鼓励他们,让他们在悲伤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和慰藉,仿佛黑暗中的一缕曙光。
学会悲伤,首先意味着要学会接纳悲伤。我们要允许自己在悲伤中哭泣、在悲伤中沉默、在悲伤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接纳自己在悲伤中的无能感和无力感,这尤其重要。很多人对悲伤的抗拒来自他们在悲伤中的无所适从,他们躲避无能的自己,掩盖无力的自己,有些人会表现得冷漠,隔离自己的情感;有些人会沉浸在事务中,借此逃避自己的情感;有些人会表现得愤怒不能接受,试图用愤怒代替悲伤,因为愤怒可以显得自己有力量。但作者在书中强调,“接纳悲伤是治愈的第一步。”悲伤隐藏不了,躲避不了,更替代不了。当我们不再抗拒悲伤,而是勇敢地面对它,我们才能真正开始从悲伤中走出来。
书中提到了一位名叫汤姆的男性,他在失业后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立刻开始寻找新的工作,而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接纳这种失业带来的失落感。他每天都会去公园散步,静静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开始积极地面对现实。最终,他找到了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在新的工作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学会悲伤还意味着要学会在悲伤中寻找意义。当我们能够在悲伤中发现一些积极的东西,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悲伤带来的挑战。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艺术家的故事。这位艺术家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挫折后,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悲伤所打败,而是将这种悲伤转化为了创作的动力。他创作了一系列以悲伤为主题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悲伤背后的美好与力量,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悲伤的意义。
海伦·拉塞尔的《学会悲伤》是一本关于悲伤的故事集,也是一本系统了解悲伤的指导书。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悲伤的必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学会悲伤的重要意义。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悲伤是一场生命的修行,只有学会了悲伤,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幸福。”让我们在悲伤中成长,在悲伤中前行,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