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5200亿城商行迎“新帅”,赵红兵如何解湖北银行“补血”之急?

近日,长江财险董事长赵红兵被任命为湖北银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IPO长期停滞的背景下,这位长期深耕地方财政体系的“老将”能否为这家资产规模超5200亿元的城商行注入新活力?

湖北银行迎来新任掌舵人。

42日,湖北银行官网发布消息,赵红兵被任命为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并被提名为董事长人选。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

据了解,新任董事长赵红兵现年56岁,早年长期在湖北省财政厅工作。2024年初,他被调任长江财险,担任负责人,直至此次履新。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省级城市商业银行,湖北银行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近年来业务发展迅速。数据显示,该行成立之初资产规模不足600亿元,而截至2024年年末,资产规模已增长至5231亿元。

然而,快速扩张的同时,湖北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面临一定压力。2021年至2023年,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61%9.37%8.7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截至20249月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进一步降至8.03%,已接近7.50%的监管红线。

为缓解资本紧张,湖北银行近期启动了新一轮增资扩股计划。据湖北银行微信公众号消息,在湖北省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该行计划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8亿股新股,并计划于20256月底前完成全部法定程序。

与此同时,湖北银行的IPO进程也在推进中。2023年,上交所受理了湖北银行的上市申请。不过,两年过去,其IPO申请目前仍停留在“已受理”阶段,尚未取得进一步进展。

赵红兵“转战”银行

财政系老将赵红兵从长江财险转任至湖北银行。

根据湖北银行官网最新消息,42日上午,湖北银行召开了干部大会,会上省委组织部宣布了省委的重要决定:任命赵红兵同志为湖北银行党委书记,并提名其为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候选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该提名需经过正式程序确认。

公开信息显示,赵红兵现年56岁,早年长期在湖北省财政厅工作,历任湖北省财政厅绩效评价处副处长,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教科文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预算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20216月,赵红兵升任为湖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分管政府债务管理处、产业发展处、金融处、投资评审处等部门。2024年初赵红兵调任长江财险,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

作为湖北省属重要金融机构,湖北银行董事长一职历来由省委统筹安排。前任董事长赵军具有央行系统工作背景,而新任董事长赵红兵则长期在湖北省财政厅任职,熟悉地方财政体系。

因此,这一人事调整或有助于湖北银行进一步强化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在政策支持、资源对接等方面获得更多优势。

具体来看,在赵红兵执掌长江财险期间,长江财险与政府机构、国资企业等形成了一些互动。比如,202412月,长江财险还与荆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进一步深化在服务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合作。

从经营绩效来看,2024年长江财险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保费收入方面,2024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为13.04亿元,相比于2023年增幅达36.69%

此外,长江财险已连亏8年,2016年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0.62亿元、-1.1亿元、-1.95亿元、-0.74亿元、-1.33亿元、-2.66亿元、-1.82亿元、-1.48亿元。直到2024年,长江财险再次实现盈利,全年净利润约为303.21万元,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高达2215.0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赵红兵的带领下,长江财险不仅实现了经营上的突破,还完成了增资扩股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湖北省委金融办在20245月主持召开支持长江财险转型发展调研座谈会议时,赵红兵在会上详细介绍了长江财险的下一步工作思路,并就公司进一步增资扩股保险业务开拓、优质股权投资等方面事宜寻求支持。

最终,长江财险增资方案已于20246月顺利通过湖北监管局的审批,使得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由18.1亿元增至27.97亿元。

湖北银行亟需“补血”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省级城商行,湖北银行依托本地资源和政策支持,实现了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从资产规模上来看,该行成立之初资产规模不到600亿元,而到了2024年年末,资产规模已经上升至5200亿元。该行的营业收入也从2011年的19.30亿元上升至2023年末96.21亿元。

然而,激进的扩张策略正在推高湖北银行的风险敞口。据该公司在中国货币网发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末至2023年末,该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分别为2451.54亿元、2879.54亿元、3272.86亿元。2024年湖北银行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继续飙升,到了20249月末,该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达3906.81亿元,增幅超过633.95亿元。

或受此影响,湖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2021年末至2023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61%9.37%8.71%截至20249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8.03%,逼近监管红线。此外,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也呈下降趋势,截至20249月末分别为9.82%12.15%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6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6%。相比之下,湖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也有所上升。2021年至2023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40.72亿元、42.94亿元和51.2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进一步增至58.08亿元。尽管不良贷款率从2021年的2.25%逐年下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95%,但仍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56%

在此背景下,为增强资本实力,湖北银行频繁通过增资扩股进行“补血”。20216月,湖北省财政厅与湖北银行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议,湖北省财政厅认购了湖北银行增发的7.61亿股股份,每股价格为3.80元,为湖北银行注入约28.92亿元的资金。

从长期视角来看,自成立以来,湖北银行已经历了六次增资扩股,累计增资金额达到了约212.85亿元。

不仅如此,该行还拟定了新一轮增资扩股计划。据“湖北银行微时光”发布的消息,2024年三季度,在获得湖北省政府批准且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湖北银行制定了新一轮增资扩股方案。

依据该方案,拟向符合监管规定的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8亿股新股,并计划在当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法定流程,若以上一轮增资价格计算,湖北银行本次募资金额或最高达68.4亿元。

目前,该方案已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的核准,现正处于证监会审核阶段。然而,此次增资扩股方案在推进过程中受到了监管部门的质疑。

122日,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指出,律师未就增发决策程序的合法性给出明确意见,要求补充说明董事会、股东会相关程序的合规性,并对潜在法律风险予以提示。

上市之路漫漫

在资本补充需求的驱动下,湖北银行除了通过增资扩股缓解资本压力外,还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寄希望于通过IPO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

据了解,湖北银行的上市计划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该行便在当年年报中表示,正式启动上市前期各项工作,并且董事会决定“先启动HIPO,待AIPO申报路径通畅后再择机回归A股”。不过,这一计划并未如期推进。

直到202211月,湖北银行才首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申请,并于202333日正式获得上交所受理。根据招股书,湖北银行此次IPO拟募集资金95.17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提升资本充足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然而,自申请提交至今已过去两年时间,湖北银行的IPO申请目前仍处于“已受理”状态,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事实上,湖北银行的IPO“困境”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监管部门对IPO审核的日益严格,自20221月兰州银行A股上市后,银行股的IPO进程陷入了停滞状态。截至目前,在排队等待上市的银行中,尚无一家能够成功登陆A股市场。

除了银行股IPO整体处于“冰封期”这一外部大环境因素外,湖北银行部分原有股东陷入的困境,也极有可能成为其上市进程中的一大“隐忧”。

根据湖北银行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715日,该行有15户股东存在股份质押情形,质押股份总数为5.54亿股,占总股本的7.28%;另有10户股东的股份处于冻结状态,被冻结的股份总数为1.07亿股,占比1.41%

在这些股权冻结情况中,桑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德集团”)的冻结股权数量最为突出,高达5993.9285万股。

据了解,桑德集团曾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环保企业之一,在湖北银行改制设立之时,桑德集团便以2.73%的持股比例,成为该行的第7大股东。此后,在湖北银行2018年的增资扩股行动中,桑德集团再度出手,以3.31/股的价格,投入1.66亿元认购了5000万股。

但世事难料,自2019年起,桑德集团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被列为被执行人,其持有的湖北银行5000万股股权早在202012月就已被拍卖。

到了20244月,桑德集团持有的湖北银行5993.9285万股股权,再次被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拍卖。此次拍卖中,该笔股权评估价值为2.05亿元,起拍价定在1.44亿元,最终却因无人出价而遭遇流拍。

不仅如此,湖北银行招股书还显示,在该行不良贷款余额最高的前十大单一借款人中,桑德集团赫然位居首位,不良贷款余额高达4.97亿元。

如今,随着赵红兵出任湖北银行的新任掌舵人,这家银行迎来了新的起点,在赵红兵的领导下,湖北银行能否成功补血并顺利登陆A股值得投资者期待。

责任编辑丨汪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5200亿城商行迎“新帅”,赵红兵如何解湖北银行“补血”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