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螺丝钉”成长为“排头兵”

转自:千龙网

“既要盯配电自动化终端告警,又要带员工查窃电,半夜接到95598工单要协调抢修车……当代理所长这一年,比过去几年学得都扎实。”国网青岛供电公司沧口供电所所长王洋感慨。2024年年底,王洋担任山东省青岛市李沧供电中心沧口供电所代理所长任期满一年,因为表现优异正式任职沧口供电所所长。

在担任代理所长之前,王洋是一名营销专工,从专注营销指标的单线作战,转变为统管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线损治理等全方位管理者,王洋认为,担任所长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遇。

近年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创新实施“长板凳”“代理班站所长”等机制,推动青年员工在一线实践中锤炼技能、传承匠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初,青岛供电公司制定并印发了《国网青岛供电公司“长板凳”机制实施方案》,根据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成长潜力等3个维度选派青年员工到管理岗历练。入选者到派入单位(部门)后,试岗不调级、实战定去留。去年年末,公司对首批选拔的5名青年员工进行了网络测评、派驻单位调研及政治素质、创新能力等10项核心指标的综合评估,待任期满一年后还需进行期满考核,最终结合测评结果和岗位需求确定岗位调整。

张国星的经历便是这一机制的生动注脚。张国星原本是青岛供电公司营销部的电费电价专工,通过“长板凳”机制被选派至莱西市供电公司挂职总经理助理。“半年时间接触了10多个业务板块,这种跨部门协调的工作经历打破了原有的岗位局限,现在我能从更全局的视角审视问题,从而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式和惯性,这让我的业务、管理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这种跨领域的历练,让张国星在深耕专业厚度的同时拓展能力广度,从“专才”向“通才”转变。因为表现优异,张国星挂职不到半年就被破格提拔,担任青岛供电公司党建部团委书记。

如果说“长板凳”机制是让青年骨干在横向拓展中磨砺综合能力,那么“代理班站所长”机制则是纵向深挖一线工匠的成长潜力。电网末端治理是供电可靠性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锤炼工匠的“练兵场”,青年员工通过担任“代理班站所长”能够深入一线,直面复杂环境,迅速提升综合能力。

“代理班站所长”机制聚焦在本专业工作2年及以上、已担任工作负责人或同等工作能力的非班组长的青年员工。“代理班站所长”机制任期一年,期满结束后,公司结合岗位需求,通过用人单位评价、党建组织评价和现场发布评价等综合考虑岗位调整。

担任青岛供电公司南区变电集控站代理副站长之前,杨建是一名技术员,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是当之无愧的技术骨干。担任代理副站长期间,杨建带领团队攻克了35千伏辽宁路站10千伏乙母线避雷器烧毁异常等难题。从“技术能手”转型为“技术+管理多面手”,杨建跳出了单纯的技术思维框架,在设备管理、团队建设和创新攻关的实践中提升了综合能力。

“担任代理副站长,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还能借助平台接触到优秀人才,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处在职业发展关键阶段的杨建来说,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孙晓兰是自己的“领路人”。2024年,孙晓兰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敬业奉献好人”。在技术领域,孙晓兰成果丰硕;在管理方面,她也熟稔于心。

在孙晓兰的帮助下,杨建迅速成长起来,2024年年底通过考核正式任职南区变电集控站副站长。“有了代理副站长这个机会,我才能迅速崭露头角,感谢公司给一线员工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杨建说。

“‘长板凳’和‘代理班站所长’机制在培养和挖掘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青年员工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提升,形成了‘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螺丝钉’正在成长为‘排头兵’。”公司组织部主任曹雪青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螺丝钉”成长为“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