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25)这两项跟大家平时饮食和生活相关度最高,今天就来跟小朋友聊聊其中那些亮点和最值得消费者关注的地方。
禁用“零添加” 很多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但这实际上误导了消费者,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行业。新标准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
可能小朋友好奇,为什么说“食品添加剂”零添加也不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合规使用并没有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大多数食品的生产都不可能完全脱离食品添加剂。其次,“零添加”的提法,容易避重就轻,让人忽略真正影响健康的成分,严重误导和干扰消费者选择。
强化定量标示要求 比如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含量。新标准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有效规范行业乱象,减少对消费者的误导,以后大家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的坑能少一些。同时还推出了数字标签,以后买食品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食品数字标签,可以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这样就不用担心字体小、看不清食品标签的问题了,尤其对老年人和认不全字的小朋友很有帮助。
保质期标示更直观 购买食品看清保质期很重要,之前很多包装上只印刷了生产日期,我们得去找到保质期,才能自己计算什么时候过期。此次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直接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如“保质期至2025年12月31日”,这样更为直观,方便大家直观判断食品可食用期限,就不用自己计算了。规定还说了,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到期日。
照顾到特殊人群 部分人群对食品有着特殊需求,这次修改也考虑到了,增加了强制标示食品中的8大致敏物质信息。新标准要求,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消费者。有相应食物过敏史的人群,以后可以更方便选购了。
强制营养成分标示更全面 过去,食品包装上只强制标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5类营养素标示,今后将增加“饱和脂肪(酸)和糖”的两项标注,同时增加“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的提示。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
新标准的发布可以看出,国家在通过完善标准将一些误导宣传从根源上消灭掉。严格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将倒逼食品生产企业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学会看标签,从而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