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信仰行”生动实践面对面②|首师大:在文化传承的长河中奋力摆渡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4月3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先进人物面对面宣讲报告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

报告会上,宣讲团的6位成员用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北京落地生根的故事。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峪村第一书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传承人张建平将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北京环卫集团职工张旭凭借对知识的热爱与积累,成为颐和园的文化传播者;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演员李炟橙用皮影戏传播中国好声音,推动中国皮影走向世界舞台;“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以声音留住运河记忆,大力弘扬运河文化;延庆区香水园街道社区退休居民徐兰凤爱人孟宪利收藏百年前长城藏品,向全国、世界宣传长城文化;大北照相馆摄影师贺柏音跟随前辈奋斗脚步,用镜头记录时代华彩瞬间。

宣讲结束后,宣讲员们与三十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进行面对面交流。6位同学分享了自己聆听宣讲后的感受,决心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相结合,号召大家关注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文化,用青春力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最后,李炟橙老师介绍了皮影的起源、制作流程和表演技巧,给每位学生分发了皮影,教授大家掌握点头、转身、握手等动作技巧,并邀请同学们一同表演。同学们深深沉浸在皮影的独特魅力中,乐在其中,热闹非凡。

聆听了六位宣讲员老师的故事,我仿佛看见一幅幅生动的文化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既要当传统文化的“守护师”,更要成为时代故事的“书写者”。我们将以笔为桨,在文化传承的长河中奋力摆渡,让中国故事永远生动,让中华文化血脉生生不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许晶

文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听完六位宣讲员老师的奋斗故事,我备受鼓舞,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何在今天仍然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我将努力把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用专业知识创新文化形式、拓宽文化视野,肩负起新时代青年人的文化使命和教育责任。

刘子嘉

教育学院2021级本科生

宣讲员老师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标本,而是一代代人用日常坚守编织的鲜活脉络;乡村振兴也并非只是一纸蓝图,而是躬身泥土、以心耕耘的漫长旅程。作为外语人,我愿以专业为楫,在跨文化传播中探索更多可能,通过数字化非遗叙事等方式让世界听到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时代活力的中国故事。

尹婷婷

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

聆听了六位宣讲员的文化叙事,神州大地的文明脉搏在我胸中激荡。这些看似平凡的个体因文化基因的密码紧密相连,在新时代的坐标系里共同演绎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响。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者,我们当以“两个结合”为罗盘,既要深耕经典著作的真理矿脉,更要丈量文明传承的实践场域,力求在历史长河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宏阔乐章。

邢乙宁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

一段口技演绎了乡村振兴的美丽乐章,一把扫帚相伴传颂颐和园的前世今生,小小皮影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绚丽光影,声声号子唱响了坚韧的精神血脉,珍贵的藏品筑起了壮阔的“移动长城”,无数次快门定格记录了国家发展的岁月年轮。今后,我将努力发挥专业优势,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保护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锡风

数学科学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今天的宣讲报告会让我深受触动,有的宣讲员老师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保护和传承;有的宣讲员老师在平凡中坚守,于无色处种繁花;也有的宣讲员老师凭借精湛的技艺,在方寸之间的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感人故事,将激励着我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梁子杰

燕都学院2021级本科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信仰行”生动实践面对面②|首师大:在文化传承的长河中奋力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