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飞灰填埋减量率达95%!国际首创飞灰处理技术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转自:上观新闻

上海环境今天宣布:公司联合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工艺”(以下简称“FAST工艺”)获得生态环境部复函支持,标志着这一国际首创、国际领先的飞灰处理技术正式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该工艺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全闭环的创新模式,成功破解了垃圾焚烧飞灰处理这一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为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路径。

实现技术突破:FAST工艺破解全球飞灰资源化难题

飞灰作为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二次污染物,因其含有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成为我国危废填埋量最大的单品。

我国每年约有2.52亿吨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产生飞灰超过1000万吨。以上海为例,2023年全市危废填埋量约30万吨,其中飞灰填埋量高达23万吨,占比超过2/3。飞灰处理已成为垃圾焚烧行业的重大痛点。

几十年前,国外曾采用高温熔融工艺处理飞灰,但因成本高昂,超过半数熔融炉被迫停运。而FAST工艺则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垃圾焚烧厂既有设施,借鉴“海水制盐”原理,将飞灰中的污染物分解为氯化钠和氯化钾等工业盐,实现“近零废弃”。通过三大核心系统——脱盐除重系统、分盐回收系统和协同热处理系统,FAST工艺不仅实现了飞灰的减量化和无害化,还创造了资源化利用条件,将飞灰转化为可销售的工业盐和炉渣集料,同时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飞灰填埋减量率达95%。

达成绿色目标:FAST工艺实现了全链条的环保性和资源化利用

FAST工艺以其集安全、低碳、环保和资源化于一体的综合优势,成为垃圾焚烧飞灰处理领域的佼佼者。该工艺通过脱盐除重系统、协同热处理系统和分盐回收系统的紧密协同,不仅有效削减了飞灰中的二噁英含量,严格控制了重金属污染,还成功回收了氯化钠、氯化钾等宝贵的工业盐资源。同时,FAST工艺实现了废水、废气和废渣的零排放或合规处置,这一绿色成就既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的政策导向,也为全球“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技术路径。

FAST工艺的综合优势还显著体现在其全链条的环保性和资源化利用上。通过确保废水零排放、废气零排放以及废渣的合规处置,该工艺实现了飞灰的全量利用和长期环境安全性,同时大幅减少了飞灰填埋量,为永久性节约土地资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预见,这一技术的广泛推广将为我国垃圾焚烧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FAST是Fly Ash Salt separation and Thermal treatment的简写,是一种专注于处理垃圾焚烧厂自身产生飞灰的创新技术。该工艺不依赖厂外处理设施,与生活垃圾焚烧厂现有设施高度协同,首次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厂内飞灰的原位减量和无害化,为拓展既有危废协同处置渠道开辟了一种新的工艺路径,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节能降碳的新方式。凭借着减污降碳、全量利用、可靠安全等特点,FAST工艺成为了国际首创、国际领先的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理工艺。

坚守科创初心:从科研到产业化的飞跃

作为中国固废行业的先行者,上海环境始终紧跟行业发展的脉搏。从2022年起,上海环境携手同济大学,共同启动了飞灰资源化技术的产学研联合工程化研究。集团层面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固废事业部作为课题的主要牵头方,也迅速组建了由管理层成员领头、多名博士参与研发、业务骨干负责应用实施的工作小组。专项科研团队秉持“创新路径、创新工艺、创新技术”的理念,上下一心,统筹协调,全力以赴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的探索与创新。

FAST工艺的研发历程,是科研团队秉持科研初心、执着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在FAST工艺研发成功之前,市面上的飞灰处理技术多依赖于外部设施,存在开工率低、分布不均、依赖性强等诸多弊端。面对这些客观挑战,面对飞灰资源化利用的棘手难题,上海环境科研团队坚守信念,潜心钻研,奋力攻坚。经过长达两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飞灰浸出工艺、塑型工艺、回炉工艺、重金属去除和蒸发分盐等多项技术难关。最终,在2024年初,上海环境的研发团队打造出了国际领先的完整工艺链条,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胜利果实——飞灰原位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工艺(简称“FAST”工艺)横空出世。

从科研的初步摸索到产业化的实际应用,FAST工艺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与优化,最终成功跨越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巨大鸿沟。在这一过程中,上海环境不仅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还荣获了多项专利,为FAST工艺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FAST工艺已成为国际领先、首发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吸引了众多追随者和模仿者。但上海环境科研团队深知,只有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他们将继续秉承原创执着的精神,为飞灰资源化利用领域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贡献青春力量:平均年龄36.6岁的研发团队创造历史

在FAST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历程中,这支平均年龄仅36.6岁的上海环境科研团队发挥了核心作用。他们分工明确,涵盖了技术方案研究、运行方案研究、现场实施管理、实验方案设计以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指标测试、模拟实验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他们成功攻克了飞灰浸出工艺、水洗后飞灰塑型工艺、塑型飞灰回炉工艺、飞灰浸出液重金属去除、蒸发分盐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攻关,这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团队成功将FAST工艺从实验室逐步推向了生产线,实现了飞灰资源化利用的全量、全流程工程验证。他们的实际行动,不仅展现了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协同作战的精神,彰显了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这一成果,不仅是团队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对环保事业贡献的生动写照。

FAST工艺的成功,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的号召,更为全球固体废物近零填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巩固了上海环境在固废处理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推动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向近零填埋转型提供了全新的路径,还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中国在全球固废处理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原标题:《飞灰填埋减量率达95%!国际首创飞灰处理技术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栏目主编:唐玮婕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文汇报 史博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飞灰填埋减量率达95%!国际首创飞灰处理技术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