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认识白血病:从病因到护理的全面指南

  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虽然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症,但治疗需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患者身心会受极大影响。了解白血病,积极治疗、全面护理,能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白血病的定义和现状

  白血病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俗称“血癌”。白血病发病机制复杂,与生物、物理、化学、遗传和其他血液病等诸多因素关联。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

  2022年我国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白血病发病率为8.6/10万,死亡率为5.6/10万。在我国所有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男性第七位、女性第十位。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比较多见,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白血病仍是儿童患病人群最多的重大恶性疾病,在儿童肿瘤中占首位,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

  发现这些症状需警惕白血病

  白血病早期症状易被忽视,若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

  一、反复感染发烧:白血病干细胞大量繁殖,会导致免疫异常,从而出现持续发热的情况。

  二、贫血:白血病干细胞的恶性克隆会导致红细胞减少,无法正常造血,病情可短期内快速发展,从而出现进行性贫血。

  三、出血:白血病干细胞过度增殖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显著的出血倾向。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

  四、皮下瘀青: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患者易于皮下出现瘀青。

  五、关节疼痛: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会在骨髓和造血组织里无限增殖,骨痛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压迫或破坏附近骨质,浸润骨膜所致,还常出现胸骨下段的局部压痛。

  这些都是白血病的“真凶”

  白血病的成因很复杂,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白血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遗传因素

  白血病有一定的遗传性。相关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中,有家族史的病人占8.1%。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两种:

  1.化学物质:苯是白血病的“帮凶”之一。装修材料、油漆、涂料、胶水等常常含有苯。如果新装修的房子没有充分通风就入住,长时间暴露在含有苯的环境中,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此外,一些劣质染发剂含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频繁染发也会对血液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增加白血病风险。

  2.辐射: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会直接“攻击”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引发白血病。从事放射相关工作的人员如医疗工作者、核工业工人等,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三、病毒因素

  某些病毒也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I)、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四、其他因素

  免疫力和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疲劳、饮食不均衡等,会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给白血病创造可乘之机。

  白血病的治疗和预防

  白血病可给患者身体带来一系列的损害,如导致败血症、肾功能不全等,需要综合治疗。白血病的治疗包括预防感染、控制出血、纠正贫血、防治尿酸肾病,同时要做好护理措施。治疗方式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放疗、血液或骨髓移植以及针对各种症状的辅助疗法,预后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通过适宜的治疗获得长期生存或被治愈,部分患者疾病可能会复发或不断进展。

  在预防方面,由于尚未明确具体发病机制,目前无特定的预防措施,只能通过避免接触已知危险因素进行有限度的预防。

  全面护理有助于早日康复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护理极其重要。

  1.密切观察病情,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皮肤、黏膜、牙龈等有无出血倾向,注意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2.饮食方面,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防止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3.白血病患者易有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医护和家属应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化疗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进行化疗,注意化疗药物的剂量、浓度、输注速度等,避免药物外渗。化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并及时给予处理。

  5.出血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给予止血药物,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要注意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保持会阴部清洁等。

  总的来说,面对白血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重日常保健和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认识白血病:从病因到护理的全面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