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我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一以贯之、政策措施不断深化,让广大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将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积极减负中激荡发展活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挑战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经营管理的挑战,也有市场环境的压力,各地各部门要主动作为,持续为民营企业减负,让民营企业能够轻装上阵。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担、添活力,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15870亿元。正是有惠企政策的加持,2024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增速比全国企业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和4.7%,较全国同行业企业分别高1.8个和1.7个百分点。从“两新”政策来看,真金白银的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减负,民营企业获得感尤为明显,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8.4%,高于其他类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地各部门要落实各方面的政策,在积极减负中让更多民营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在政策支撑中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要从民营企业的角度出台更多政策举措,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的问题。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组建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快落实,自2024年10月机制启动以来,截至今年2月,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超5000万户,授信超10万亿元。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引导下,金融机构加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融资,截至2024年底已发放贷款近500亿元。“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除了融资支持之外,各地区各部门更加注重综合施策,推动财政、金融、就业、产业、科技等政策协同发力,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各地要主动向民营企业敞开怀抱,鼓励各类企业、科研院所、个人组成创新“共同体”,加快科技创新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深化改革中拓展发展空间。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2%,世界500强中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28家增加到34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除了在政策方面进行强力支撑之外,还要持续深化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在铁路、核电、水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要落实“非禁即入”要求,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细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要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厚培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发展土壤,不断提升我国民营经济的规模实力、创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张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