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华姝 实习生 黄俊杰)“国华,鸭棚弄好没,鸭苗预计下个月到。”“刚整完地,正准备搭棚呢!”3月17日,黔南州长顺县白云山镇思京村党总支书记崔旭飞入户了解村民发展养鸭产业情况。
“从选地、整地到搭棚,他都积极帮忙。”崔旭飞“保姆式”服务让村民李国华很感动:“现在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有事随叫随到。”“报表少了,指标减了,时间空余出来了,就得放在琢磨产业、服务群众上。”扬了扬手中的产业分析报告,崔旭飞直言。
“多”与“少”之变,让长顺县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效具象化。
重复报送、被“拴”在表格上……曾是基层干部不能言说之痛。
基层“痛点”就是整治“靶点”。2024年贵州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实行村级数据填报“一张表”制度,持续为基层减负。通过政务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贵州创新探索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系统,把“多头要数据”变为一体化采集。
长寨街道统计员王益荣曾是大家口中的“表姐”,现在从表格中走了出来;摆所镇松港村驻村干部吴兴龙工作包里之前成摞的表格,变成写满群众诉求的民情日志。
长顺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寇江凡介绍,通过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精简合并报表,实现“一次填报、多方共用”,推动数据由“向基层要”变为“从系统取”,让“数据跑路”替代“干部跑腿”。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了干实事上。
数据显示,贵州省村级数据填报“一张表”系统运行后,省级以上布置到村(社区)填报的社会经济发展类报表台账由95张整合为1张,填报指标减少90%,严控填报频率,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