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网
□ 白晨
近日,“17岁女孩为50岁男子代孕产子”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当地卫健部门已对相关情况进行初步核查,产子一事属实,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这起代孕事件,将生命商品化,挑战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必须以零容忍态度详查、严惩,呵护女性尊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从曝光材料不难发现,这起案件有着完整的犯罪链条。代孕机构通过协议书达成非法交易,再利用医院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洗白身份。在这一过程中,女性被无情地物化为“生育工具”,更严重的是,涉事女孩被植入胚胎时年仅16岁,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突破了道德人伦,践踏了法律底线。
一直以来,法律和社会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对伤害未成年人的行为零容忍,就是因为未成年人对社会认知尚不全面,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就代孕而言,未成年人对代孕风险的认知,对作出决定的后果,是缺乏理性且容易被误导的。所以,这起代孕事件脱离不了违法的本质,逃脱不了法律的审视和严惩。
这起案件虽是个案,但暴露出的漏洞亟须关注。51岁买家与17岁少女的“夫妻关系”是如何通过医院审查的?出生证明是怎么顺利办理的?法律如何更好平衡入罪标准和社会危害?面对对女性尊严的践踏、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必须将事情查清、链条厘清,不让任何一个违法者逃脱法律制裁。
相信法律的严惩,能够更好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还每一个生命以尊严,让生育回归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