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利企惠民 成都司法行政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利企惠民 成都司法行政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时光不言,奋斗有声。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高效运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推广政企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难、一对一服务模式,实现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问题提级办,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优场景、搭平台;同时,成都要推动双核联动联建乘势而上,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成德眉资公共服务共同体;此外,要多做利企业、惠民生的事情,以“民声”定民生、让民意更满意……

对照报告要求,2025年成都司法行政工作树立了“风向标”: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实施“立园满园”法治护航行动,有序推进“以法慧企 从蓉前行”主题活动,摸清园区授权需求和各类企业诉求;实质化运行“成渝法律服务联盟”,建立成渝法律援助通办机制;增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组织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

近日,成都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民企会客厅”·涉外法律服务——国际贸易专场活动。活动吸引达时科科技、康弘药业、莫桑比克中莫商贸、趣优考体育发展等近20家国际贸易及涉外项目运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线上报名参加。活动现场,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旗帜鲜明地表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目前,成都已有685名涉外律师,分布在248家律师事务所。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具有国际仲裁、商事调解、外国法查明三大功能,拥有1698名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仲裁员、899名律师调解员(36名为全国涉外领军人才)及94名外国法查明专员(25人具有境内外执业资格),业务范围可涵盖140多个国家。专业的国际商事调解机构和涉外法律人才,将为成都企业国际贸易活动开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让“蓉企出海”更有底气和信心!

实施“立园满园”法治护航行动

“以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是202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成都市司法局将实施“立园满园”法治护航行动,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深入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政企沟通“六项机制”,推动建立市律师协会与市属商协会的常态沟通机制。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园区、进行业、进协会”系列活动,有序推进“以法慧企 从蓉前行”主题活动。摸清园区授权需求和各类企业诉求,推动涉企部分市级管理权限依法有序下放。探索依托属地司法所在产业园区打造法律服务中心、楼宇法律服务工作站、行政复议联系点。聚焦世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团和志愿队,提供全过程全领域法律服务。

据统计,2024年,成都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进解优促”工作,走访法律服务机构60家,解决问题诉求120个。推动金融调解中心实质运行,累计受理调解金融纠纷51.8万件、标的额43.6亿元。累计受理仲裁、商事纠纷调解案件1.5万余件、标的额超163亿元,被国务院服贸办评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推行“联审联备”“无感备案”,累计压减办事材料13.7万件、压缩办事时间76.7万小时。“四川成都行政备案规范化、便利化——企业有了更多法治获得感”工作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

建立蓉企出海、招商引资“前哨站”和“资源库”

成都市司法局将大力推动涉外法治建设,高标准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运营,建强成都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深化国际商事纠纷“诉调融合、仲调对接”机制。在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涉外法务中心,探索建立涉外法律服务资源数据库。积极培育成都国际仲裁机构和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深化“法务+商务”融合发展机制,依托本市律所境外17个分支机构,建立蓉企出海、招商引资“前哨站”和“资源库”,引导律师当好“招商专员”。加强涉外律师、公证员、仲裁员、调解员等法治人才储备,用好用活我市支持涉外律师人才发展专项政策。制定涉外法律服务重点对象清单和重大活动清单。

据悉,2024年以来,成都市司法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对接合作,组团赴香港开展律所招引、国际仲裁合作等推介工作,推动举办香港大律师公会在川首期培训班;支持成都律所在华盛顿、悉尼、东京等地成立境外分支机构17家;设立“Panda蓉侨·蓉侨安”惠侨法律服务平台,为全球32个“海外侨民”成都工作站提供法律服务支撑。

加强成渝、成德眉资法治结对同行

据了解,成都市将持续提升法治建设结对同行效能,完善成德眉资协同立法机制,深入推进成渝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和成德眉资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建设。组建区域法律服务顾问团,搭建成渝地区法治人才学习交流平台,实质化运行“成渝法律服务联盟”,建立成渝法律援助通办机制。开展成都市域内律师行业均衡发展专项行动,组织市律协专委会对口帮扶区(市)县律所。优化法治建设结对同行协作机制,提质重点合作互动项目。

2024年以来,成渝两地实施法治建设深度协作工程,联合举办两届成渝地区律师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总决赛系列活动,发布成渝律师行业十大合作项目;组建成渝公共法律服务联盟,建立成渝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司法鉴定结果互认等机制。此外,组织成德眉资2.4万名“法律明白人”联合培训,平均每个村(社区)拥有“法律明白人”9名。实施成德眉资法治共建共享工程,推动在营商环境、旅游业促进等立法项目中增设区域协同立法专条,联合出台成德眉资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发展规划。

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据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将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平台融合发展。高标准做好“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收官工作,研究制定《成都市“十五五”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做实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拓展“司法通”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高效统筹律师、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网络法律服务资源。出台《成都市法律援助程序规定》《成都市法律援助案件旁听制度》,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组织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全力推进成都市公证数据中心建设,深化“公证+区块链”服务模式,加强成渝、成德眉资地区公证行业信息化共同体建设。探索“蓉易证”与“蓉易诉”平台对接。探索运行司法鉴定鉴调一体模式。

此外,成都将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构建“需求收集+菜单普法+双向反馈”为核心内容的工作体系。组建“乡村振兴”专家团暨“法律明白人”讲师团,建立首批“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目录。优化法治文化资源供给,提升公共法治文化设施开放运行水平。做好成都普法品牌的培育宣推,强化法治成都融媒体中心运行,在全面总结“八五”普法基础上提前谋划好“九五”普法工作。

据了解,2024年以来,成都市纵深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全国试点,协助司法部在成都召开“全国试点地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调研座谈会”,成都市作为唯一副省级城市作经验交流发言。统筹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2万余场(次),覆盖700余万人(次),全市10个集体及7名个人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先进。编制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业务手册(2024版),制定区(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引。成立全省首个民营经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完善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全市累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37.8万人次、公证56万余件、司法鉴定13万余件。全市累计调解纠纷近10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6%。

晨迪/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利企惠民 成都司法行政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