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圆满落幕。过去几天中,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共聚一堂,热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百年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今天的中关村,正先行一步谋得发展先机,逐步将中关村论坛年会打造成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主舞台”。
这里,有先行一步的政策,进行不断深化的先行先试改革。
中关村因改革而立,因改革而兴,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标杆。走在改革前列的中关村,正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新一轮先行先试24项改革措施全部落地,央地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其中,财税、人才等方面改革措施已在全国推广。
这里,有先行一步的技术,锚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向前一步。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发布的10项重大科技成果中,不少都贴着中关村的标签。与怀柔科学城共同成长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发出“第一束光”;在昌平实验室,一种新型基因组学技术,为解码人类基因组功能信息搭载了一台“超清显微镜”;“北京重大开源成果”系统展示了北京开源成果矩阵,展现全面建设“开源之都”的决心。
这里,有先行一步的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在孵化、全面提速。
未来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变量。围绕合成生物制造、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北京出台了38项产业政策;已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等40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建成医疗器械、新型传感器等26家概念验证平台,以及光电子、氢能等10家未来产业育新基地。
这里,还有先行一步的科创生态圈,为前沿企业架起创新“天梯”。
年会期间举行的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不只有从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十强”上演巅峰对决,还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对接、市场对接以及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等服务。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有19家参赛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61家成长为全球独角兽企业。
从“中国的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中关村不断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向世界证明自己向新而行的能力;以“会”为媒,中关村论坛年会正吸引人才、项目、资本加速集聚。在中关村这片创新的热土上,在中关村论坛年会这场属于全球创新者的盛宴中,越来越多人正拥抱当下的美好,期待一年一度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