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关注
世界孤独症日
这些孩子,很少主动与他人对视,不爱与外界接触,犹如天上星星,一人一世界。因此,他们也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
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什么是孤独症?
如何去发现孩子患上了孤独症?
孤独症患儿应当如何治疗?
4月1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团队带您走近“来自星星的孩子”。
数字
全球约1%的儿童患有孤独症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王永柏介绍,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从轻度到重度不等。通常在婴幼儿期出现早期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1%的儿童患有孤独症,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4倍。
3岁前是孤独症患儿干预的黄金期。最科学的干预方法主要有应用行为分析,通过正向强化改善行为;结构化教学,利用视觉提示帮助学习;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学习互动;言语治疗,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感统训练,缓解感知觉异常。
误区
孤独症不是父母冷漠造成的
面对孤独症,社会上普遍存在3个误区:
误区1
孤独症
是父母冷漠造成的
错!孤独症是先天神经发育问题,与教养方式无关。
误区2
孤独症孩子
都是天才
少数患者有特殊才能,如记忆力强,但多数存在广泛发展障碍。
误区3
孤独症
可以完全治愈
目前无法根治,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王永柏介绍,孤独症儿童更需要社会包容。他们的行为是疾病表现,而非故意捣乱,而在公共场所也要降低对他们的刺激,耐心沟通。
家庭干预 给与星宝成长能量
孤独症儿童可否在家庭进行干预?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韩笑宇为孤独症家庭介绍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辅助星宝们的能力提升。
地板时光游戏
促进情感交流
孩子自主选择玩具和游戏,家长通过观察模仿参与到游戏中,并制造互动的机会。例如玩积木,可以故意摆错一块,用言语吸引孩子关注,或将孩子喜欢的物品藏在透明盒子中,引导孩子发现求助等。这些互动可以是语言或动作,促进孩子与家长的互动。
图形标记
促进视觉识别和词汇学习
对于命名困难、视觉追踪及识别方面存在障碍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标卡片,让孩子按照图标形状去寻找,并将图卡贴在对应的物品上,并带领孩子进行观察,询问物品名称及形状,反复训练识记,让孩子逐渐理解图形与语言的匹配关系,提升命名及视觉功能。
感统游戏
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渐接触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绒布、砂纸、羽毛等。家长可以逐渐增加难度,鼓励孩子克服恐惧和不适。感觉统合训练也可以结合运动游戏进行。例如,通过平衡木游戏,让孩子在细窄物品上行走,锻炼前庭觉和本体觉。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在旁边给予辅助,帮助孩子保持平衡,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尚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