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解码勇立潮头的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1982年,温州颁发全国首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2009年,全国首个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落地嘉兴,“环境权益”成为市场经济的又一座“金山银山”……如今,“杭州六小龙”携AI经济强劲袭来,撑起长三角洲“科技门面”。

  从“小商品闯天下”到“数字化领航”,浙江民营经济始终是中国市场活力的风向标。这片仅占全国1.1%陆域面积的省份,何以孕育出全国第四的经济总量?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宁波市一流强港与新型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雪艳,解码浙江民营企业的成长基因。

  双向奔赴成就“第一”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资源匮乏,倒逼向外谋发展、向内破困局,他们凭着吃苦耐劳的‘四千精神’,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发展新路。”李雪艳表示,从1982年温州市颁发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执照开始,到阿里巴巴全国首个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再到“最多跑一次”等营商环境改革,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与营商环境改善是相辅相成、双向奔赴的。

  如何“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如何处理“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的辩证关系?如何大力推动“敢闯敢试、边行边改”?这三问是浙江“民营赶考”路上,始终肩负的课题。

  改革初期,面对“人才外流”的问题,“浙商回归”作为“一号工程”被提上经济发展的开篇议题,此后,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全国首部《企业商号管理和保护规定》、全国首个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全国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90%事项实现“一次办结”等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改革,2020年颁布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民企保障法规《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2023年全国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颁布,赋予企业数据资产法律权属。

  李雪艳表示,这一系列“第一”背后,是浙江“敢为人先、破立并举”的改革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从民营经济发展痛点切入,通过县域试点探索经验,再将成功实践上升为制度规范——从解决个体户合法化、小商品出口等具体问题,到义乌、温州、绍兴等地的改革试验,最终形成了《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法规成果,展现了浙江改革发展的系统思维和法治精神。

  李雪艳表示,浙江营商环境的核心逻辑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她介绍,在浙江,“店小二”式服务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标配。宁波市推出“企业办事不出园”改革,90%的涉企审批事项可在产业园区一站式办理;温州市试点“柔性执法”,对156项轻微违法行为建立容错清单;杭州市余杭区更是首创“未来工厂”全周期服务机制,从土地审批到人才引进实现“一链通办”。

  “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厂房扩建,从提交申请到拿到施工许可只用了11天。”李雪艳说,在高效执政效率下,政府依法履职“到位不越位”,企业守法经营“有为不妄为”,架起了营商中“亲”与“清”的桥梁。

  “法治化+数字化”先行先试

  李雪艳表示,浙江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67.4%的GDP、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外贸和就业,这种成就离不开稳定的制度预期。民营企业在“法治化+数字化”叠加效应下,形成了“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创新策源能力”的营商环境生态。这是政府有为的最佳答卷。

  以《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确立“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市场准则,同时依托“浙政钉”“浙里办”等数字化平台将法治理念转化为数字规则,这种“护航机制”催生了显著的制度红利:杭州互联网法院电子证据采纳率达100%、民营企业法律顾问配备率达93%、小微企业存活率提升至86%、民间投资增速达8.7%,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企业、政府服务、生产销售等要素以最优方式组合,浙江形成了独特的政企协同文化。“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本质是通过法治筑基与数字赋能的协同演进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印证了‘政府要走在数字化前沿’这一时代要求。”李雪艳说。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李雪艳认为,浙江的开放仍需要“更上一层楼”。“根据我们的调研,浙江小微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依然是融资难。这类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融资成本和难度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大型民营企业。随着制度型开放推进,小微民营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对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都有较大挑战。”

  她建议,将数字化高效融合金融审批,打破融资端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充分发挥杭州数字金融高地效应,深化融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税务、社保、水电等数据构建企业信用画像,扩大“无还本续贷”试点范围、深化小微金改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政府履约保证金制度等,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地,让数据要素真正成为破解融资难的“金钥匙”。

  “发展的领先不是偶然,而是市场逻辑、改革勇气与数字智慧的历史性相遇。从浙江实践看,兼顾效率与公平,把握市场化制度、企业家精神与政府服务的动态平衡,凸显民间智慧,这对其他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李雪艳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解码勇立潮头的浙江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