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编剧如何面对“注意力速朽时代”的来临?AI会把内容创作带向何处?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内容创作破局力与生长力论坛”上,影视从业者探讨关于剧本创作、AI技术应用等话题。
针对行业热议的“剧本节奏焦虑”,编剧秦雯说:“所谓的节奏快不是事件的堆积。我们讲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也可以讲得很抓人。不要因为一味追求快字,而忘记你为什么出发。”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随着用户对故事情感深度、精神共鸣的需求升级,“情绪价值”也成为行业讨论的焦点。编剧赵冬苓认为,提供情绪价值是一个伪命题。“编剧提供的是人生体验,而不是情绪价值。编剧应该是把观众视为朋友,把人生写出来,把心捧出来,希望能够以此获得共鸣。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编剧、导演、演员和观众共同实现的。”
编剧王小枪认为,情绪价值的另一个词叫共情,本质是求编剧和观众的最大公约数。从共性上来看,编剧写任何题材都应该往人物类型里面走得更深一点,理解不同人物的所思所想。
编剧、作家袁子弹认为,谁更能抵达人心谁就能抢夺注意力。“与其去强调题材、时长、集数和节奏的差别,不如说我们还是要克服创作的懒惰。所有新鲜的东西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也是发展中的事物,应该虚心学习各种题材的优势,彼此把合力发挥到最大。”
当前,AI技术正全面席卷影视产业。黑岩科技创始人&CEO倪臻杰认为,AI对于动画行业的效率提升是最大的。前期剧本阶段,AI可以辅助导演完成梳理大纲或整理概述等工作。在美术阶段,AI可以帮助主创获取更多灵感,同时借助AI将导演的创作构想可视化,帮助各工种高效沟通执行,极大节省人力成本。
在真人影视创作中,AI也正在推动生产流程的革新和创意表达的突破。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中制协副会长兼青工委主任白一骢表示,目前已经在很多项目中尝试用AI进行辅助,例如借助AI进行剧本的防御性评估,在剧本完成后使用AI生成概述图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