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更新·街区丨漫步川北,解锁鲁迅在上海的“朋友圈”与“生活圈”

转自:上观新闻

四川北路街道的老弄堂 ©ShanghaiLOOK

1927年,鲁迅来到上海,定居在现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度过了生命最后十年,先后居住于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和大陆新村。期间,他不仅继续在文化界积极活动,也在这片街区中享受着平凡充实的日常生活。

四川北路街道通过打造“鲁迅先生的15分钟生活圈”,沿着当年鲁迅在上海的足迹、再现鲁迅的工作与生活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嵌入相关的公共服务功能,从而将风貌保护、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在鲁迅小道上走进他的日常生活 ©四川北路街道

在2024年度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中,四川北路街道的“鲁迅的十五分钟生活圈”项目荣获“人文艺术”赛道的卓越创新奖

与鲁迅相聚:

寻访“大先生”的文化足迹

甜爱路与山阴路交口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上海发布

鲁迅先生在上海时,结识了许多重要朋友。这些朋友不仅包括左翼文化运动的骨干成员,还有外国友人和进步青年。如今,我们依然可以在木刻讲习所旧址、鲁迅存书室、内山书店旧址等场所寻访他们曾经的足迹。

1928年3月16日,鲁迅在上海 ©瞭望东方周刊

木刻讲习所位于长春路319号,是当年鲁迅先生举办木刻讲习会、推动新兴木刻运动的地方。他认为,木刻制作简便、便于传播,适合革命宣传,并强调木刻应结合中国传统艺术与欧洲新法,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李桦版画作品《鲁迅在暑期木刻讲习会上》 ©明悦建筑

如今,在木刻讲习所旧址二楼,设立以艺术、文化、休闲、服务为主题的“艺苑朝华”社区会客厅,居委会在此探索“沉浸式办公”的新模式。这是一个能够读书观影、举办沙龙讲座的共享空间,更是一个让居民享受便捷社区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

修缮后的木刻讲习所 ©明悦建筑

木刻讲习所内讨论室、展厅 ©明悦建筑

鲁迅存书室旧址位于溧阳路1367号,1933年3月,鲁迅为确保藏书安全,通过内山完造租下此处,存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著作以及社会科学、文学、美术等方面的书籍约6000册。

修缮后的鲁迅存书室内外 ©周平浪

经过修缮,鲁迅存书室于2024年3月7日对外开放。在突出风貌保护的基础上,嵌入了居民议事、社区会客、旅客游学等功能,以新形式新科技重塑会客厅。

一楼以数字化技术打造集休闲、阅读、学习等多功能的文化交流空间,二楼则通过数字技术对鲁迅存书室原址进行环境复原。

以新形式新科技复原的会客厅 ©乐游上海

位于四川北路2056号的内山书店是鲁迅晚年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鲁迅常来内山书店购书,同时这里也是他与左翼作家、进步青年交流的重要空间。在危难时刻,这里也多次成为鲁迅及其左翼友人的避难之所。

内山书店历史与现状照片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内山书店旧址、前新华书店山阴路店和周围空间贯通与修缮改造后,原来仅100余平方米的内山书店扩展到现在800余平方米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于2022年对外开放。

一楼右侧是内山书店的原址,中间的展柜陈列着与鲁迅和内山完造有关的文物复制件。书店左侧是鲁迅和朋友们常常碰面的地方,如今设为咖啡馆区域。

一层的陈列与咖啡馆 ©ShanghaiLOOK

二楼“书香会客厅”设置了历史书籍阅读区、文化读物展陈区、休闲娱乐扩展区等空间,不仅通过室内装饰、文创产品、各色展览等方式向访客展示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细节,还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延续当年鲁迅先生与朋友们所创造与享受的文化氛围。

二层的阅读与自习空间 ©ShanghaiLOOK

山阴路的鲁迅故居也在2024年经历了3个多月的闭馆修缮。修缮后的鲁迅故居里,陈设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由许广平捐赠并亲自按照当年原状布置、复原。

修缮一新的鲁迅故居立面 ©上海发布

这幢新式里弄房屋一共有三层,每一层都隐藏了当年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一楼前间是客厅,后间是餐室,放有一张瞿秋白寄放于此的翻盖书桌,见证了二人的友谊;在二层,窗边的日历和梳妆台上的时钟停留在鲁迅先生与世长辞的时刻——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三楼则分为两个部分,前间是鲁迅独子周海婴的卧室,后间的客房则留下了鲁迅掩护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的痕迹。

鲁迅故居各层掠影 ©上海发布

与鲁迅同行:

体验“周树人”的平凡一日

“鲁迅小道”标记着鲁迅在四川北路街道的足迹 ©上海城市更新

从鲁迅在上海的第一个居所——横浜路景云里出发,按照地面古铜色泽的“鲁迅小道”标识,沿着多伦路朝北,经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拉摩斯公寓,再行至木刻讲习所旧址、存书室,经过内山书店,最终抵达大陆新村鲁迅故居。这一条全长七八百米的citywalk路线,让人们沉浸式地体验鲁迅先生在上海的日常。

这段citywalk路线受到各类人群的欢迎 ©网络

同时四川北路街道还以沿线的重要点位为载体,举办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2021年11月-2022年1月,四川北路街道推出了“走进木刻讲习所、相聚社区会客厅”系列活动,邀请各个领域的工作者,在木刻讲习所以讲座、走读“鲁迅小道”、版画体验活动等形式,从文史、艺文、惠民三个维度,打造丰富的艺术人文环境。

木刻讲习所内多样的活动覆盖全龄 ©上海虹口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则继续发挥在中日友好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举办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包括“50年50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系列采访活动座谈会、“日本冈山县在沪人士联谊会”漫谈会、与日本JTB旅行社合作的上海历史citywalk活动和历史讲座等。

内山书局举办的读书活动 ©书香上海

除了更新实体空间、举办线下活动,四川北路街道也尝试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大家了解“鲁迅15分钟生活圈”。

2024年,由四川北路街道指导制作的“穿越百年 遇见川北”(点击名字可跳转)数字地图发布,分为鲁迅在沪生活图景、四川北路街道百年商业变迁、海派建筑三大内容板块,串联起鲁迅在四川北路街道活动的生动场景,展示城市更新与商业发展的今昔对比,突出四川北路街道红色和海派文化特色。

“穿越百年 遇见川北”数字地图界面 ©文化虹口

(来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更新·街区丨漫步川北,解锁鲁迅在上海的“朋友圈”与“生活圈”